四、乙肝两对半(
乙肝五项)乙肝两对半也就是医生所说的乙肝五项,包括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抗一HBs(乙肝病毒表面抗体)、HBeAg(乙肝病毒e抗原)、抗一HBe(乙肝病毒e抗体)、抗一HBc(乙肝病毒核心抗体)。
肝炎筛查发现表面抗原阳性的病人需要常规检查乙肝五项,以进一步明确感染病毒的情况。
而许多药物、毒物所致肝损害可引起以上所有酶的升高。所以肝脏酶谱升高可见于其他系统疾病,而不一定是肝炎,尤其不一定是病毒性肝炎,当发现肝功酶谱升高时最好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做进一步检查或对现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症下药,且不可惊慌而盲目地自行服用肝病相关药物,以免适得其反加重病情。
GGT升高也可见于急性心肌梗死、
糖尿病、胰腺病变等。
ALP大部分由骨细胞产生,故多种骨骼疾病如佝偻病、骨质软化症、
骨折恢复期、骨
肿瘤等可明显升高,此外
甲亢、溃疡性结
肠炎等也可升高。
AST明显增高多见于急性心肌梗死。
实际上我们所说的肝脏酶谱中的酶类,只是在肝细胞中的含量相对较高,而不只存在于肝细胞中,所以其变化也是非特异性的。除肝病外,ALT升高尚见于心肌梗死、
心肌炎、脑血管病、
肾病、
胰腺炎、
胆囊炎、胆石症、急性外伤、高热以及酗酒后等。
在体检的人群中,经常有人因为肝脏酶谱中有几项出现异常,而以为自己得了“肝炎”感到恐慌,那么肝脏酶谱出现异常一定是患了“肝炎”吗?
★肝脏酶谱升高一定是肝炎吗?
黄疸时血清胆红素增高,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比值如>40%,多提示肝细胞性黄疸,>60%以上常提示胆汁淤积性黄疸。但胆红索水平容易受其他因素的影响,相比之下胆汁酸的代谢情况主要受肝脏控制,在理论上胆汁酸能更好地反映肝脏的功能。在肝胆疾病中,凡是血清胆红素升高者几乎全部合并胆汁酸异常,而胆汁酸升高者血清胆红素不一定异常。血清胆汁酸在病毒性肝炎和肝外胆道梗阻时升高最显着。在活动期慢性肝炎病人,其升高常先于转氨酶升高,而在恢复期如果血清胆汁酸持续升高,则复发可能性极大。在胆汁淤积性肝病,胆汁酸常显着升高。血清胆汁酸水平与
肝硬化病人的预后不完全相关。
三、胆红素和胆汁酸的代谢胆红素(TBIL、DBIL、IBIL)代谢和胆汁酸(TBA)代谢试验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检测肝脏排泄功能的方法,但特异性不高。正常肝脏能处理2倍于正常负荷量的胆红素,即每天进入肝脏的胆红素如果不超过500~600mg,就不会引起高胆红素血症。
肝病是凝血机制障碍的常见原因,肝合成6种凝血因子,当肝病时合成减少,造成缺乏而致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在急性肝细胞疾病时延长常提示严重肝细胞坏死,预后严重不良。慢性肝病时,延长也预示远期预后不良。因此,PT可作为研究肝脏合成功能的有用指标。
γ球蛋白几乎所有的肝胆疾患时都可增高,病毒性肝炎时中度升高,如渐趋正常,常预示病情好转;如持续增高而无其他原因可解释时,常提示转归不良,已转为慢性或肝硬化,重症肝炎时可明显升高,如增至正常的2倍以上,伴转氨酶在正常的5倍以上,且持续10周无改善者,几乎可肯定存在亚急性重型肝炎。慢性肝炎时随病情轻重而异。肝硬化时增高,尤其进行性失代偿时可极度增高。
β球蛋白在胆汁淤积性肝病时多半增加,且与α2球蛋白升高相平行。
α2球蛋白在肝脏炎症
性病变、
肝癌、胆汁淤积性肝病时也多半增加,失代偿期肝硬化时多半减少。
α1球蛋白在肝脏炎症性病变时常增加,肝坏死和肝硬化时则减少,故一般说来,肝病时其增加提示病情较轻,反之病情较重,但肝癌时常显着上升。
血清蛋白电泳对肝病并无特异性,许多非肝脏疾病也可改变,但对已确诊的肝病仍有临床提示意义,肝损害时白蛋白降低(ALB、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