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如果患者的嗜睡原因是由于心理因素导致的,例如压力大,或是因长时间从事反复枯燥工作而出现嗜睡的人,则要从心理方面做出调节。”钟医师表示,患者自己也要学会疏导压力,适当休假调节工作状态,给自己一个缓冲。
东亚讯(记者陈曦)随着春季的到来,我省的气候进入“干燥期”,使人们普遍感觉到不适,不少人还出现了咽喉干燥疼痛,眼睛红赤干涩,鼻腔热烘火辣等“上火”的症状。昨日,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特聘专家、长春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后金东明对此表示,春天自然界万物复苏,阳气上升,易扰动人体肝、胆、胃肠蓄积的内热,容易出现春燥;加之春天风多雨少,气候干燥,人体的水分容易通过出汗、呼吸而大量丢失,而且天气变化反复无常,较难保持人体新陈代谢的平衡和稳定,易致生理机能失调而致“上火”的症状。
春季身体不适多由“火”症而起
金教授介绍,中医认为“上火”是人体阴阳失衡后出现的内热症,根据各个不同脏腑的症状,可将上火分为心火、胃火、肝火、肺火、肾火五种,并有虚实之分。心火表现为低热、盗汗、心烦等。胃火可表现为牙龈肿痛、口臭、易饥、轻微咳嗽等。肝火表现为头晕胀痛,耳鸣耳聋、两胁胀痛、面红目赤、口苦咽干、急躁易怒、睡眠欠佳等。肺火可表现为干咳少痰或痰少而黏,潮热、盗汗、手足心热、失眠;肺实火表现为痰多色黄、黏稠、喉燥、咽痛、面红口干、心烦口渴等。肾火一般因肾阴不足导致阳火偏亢,出现火迫精泄的病机,可表现为腰腿酸软、遗精失眠,盗汗、早泄等症。
服中药去火应辨证施治
“不少人一听说上火就想到‘牛黄解毒丸’,其实中成药也不能乱吃。”金教授介绍,去火的中成药不能随便吃,一定要遵照中医理论辨证施治,才能正确“降火”。根据中医的三焦来划分,头晕、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等偏上部位的火热症状叫“上焦火”,可以选择西瓜霜等;烦热口渴、胃脘痛等中间部位的叫“中焦火”,可以用清胃散等;便秘、尿赤等偏下部位的叫“下焦火”,春季下焦多见湿热,一般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尿频尿急、尿涩痛、尿短淋沥、小便赤黄、腰痛等,可选用三金片等。另外,中医针灸、拔罐、推拿等对于治疗上火也有很好的辅助作用。生活中要注意劳逸结合,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饮食上要注意多吃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多喝水,少吃辛辣煎炸食品,少抽烟喝酒。
春季吃猪腰可去肾火
“春季是火症的高发季节,市民可针对五种不同的脏腑之火,选择食疗的方法进行防治。”金教授介绍,去心火可以喝莲子栀子汤,可以起到补脾止泻、益肾涩精的功效;心火旺者可常喝竹叶、甘草、灯芯草、生地、麦冬煮成的茶饮,具有清心泻火的作用;虚火上升的人可常喝百合、银耳、玉竹煮的甜汤,具有清心养阴的作用。去胃火可以喝绿豆粥,尤其是热性体质及易患疮毒者尤为宜。去肺火可用川贝母、梨炖水喝。去肝火可用夏枯草、桑叶、菊花制茶,还可加冰糖或蜂蜜调味。去肾火可用猪腰、枸杞子、山萸肉煮汤,动物肾脏具有补肾益精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