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膀胱腹壁瘘12例,粘连性
肠梗阻1例,尿道狭窄2例,腹股沟疝6例,均通过相应处理治愈或好转。
讨 论
一、手术适应证
膀胱全切术后有多种术式的尿流改道术可选择。回肠新膀胱的主要适应证为膀胱颈部及后尿道无
肿瘤又需做全切术的患者。接受手术者肝肾功能必须正常[3,4]。
二、可控率及尿动力学
本组日间可控率为94%,夜间为81%,与文献报告范围相近[1,3]。回肠新膀胱为去管化重构形肠管作成的贮尿囊,因其半径增加,容积较原肠管增加,而内压则降低;因去管化重构形时,肠壁环肌被切断,减弱了贮尿囊的收缩性,增加了顺应性[1,4]。本组尿动力学检查结果显示新膀胱在灌注过程中内压能保持较低水平。因此,回肠新膀胱有可控性较好、膀胱容积较大、内压较低、收缩性较弱及顺应性较好的优点。
回肠新膀胱术后病人收缩腹肌时膀胱内压可高于尿道闭合压,并可借此排尿。本组病例单次排尿量平均为280ml,最大尿流率平均为18.0ml/s,剩余尿量平均为24.8ml。文献报告的单次排尿量平均为722ml,最大尿流率平均为25.5ml/s,剩余尿量平均为18ml[5]。因此,回肠新膀胱术后的排尿能力仍可满足病人的需要。但术后病人须定时排尿,对少数剩余尿多者须自行导尿,以免并发症的发生。
回肠新膀胱术后尿液可控性好,原位排尿,保持了方便和正常的生活习惯,利于其身心健康。因此,明显提高了术后生活质量。
三、肾功能问题
回肠新膀胱的低压、较弱的收缩性及各种抗返流植入技术的应用使梗阻返流率降低,保护了肾功能。术后尿中高水平的sIgA的抗感染作用,贮尿囊内正常菌群的抑菌作用,肠粘液的屏障作用以及尿液内引流均可间接保护肾功能。因此,即使部分病人尿培养阳性也不一定发生尿路感染所致的肾功能损害。目前,尚无肾功能损害的报道[1,3],而Kock膀胱术后5~11年肾损害发生率为6%[6]。
四、回肠新膀胱组织学改变与电解质代谢
只要患者肾功能正常,回肠新膀胱术后早期酸中毒多可代偿,其发生率仅为0~4%[1,2],本组为5%,Kock膀胱为13%[7]。随术后时间延长,因贮尿囊绒毛和微绒毛的萎缩,其重吸收能力下降而使酸中毒的发生率降低,即便是术后早期轻度酸中毒,口服碱性药即可。
五、尿道复发问题
膀胱全切后尿道复发率为4%~18%。全切术后尿道不能再冲洗是除颈部及后尿道有肿瘤存在之外的又一尿道复发的危险因素[8]。有人认为术后尿道复发与术式关系不大[3]。如选择颈部及后尿道无肿瘤的患者作回肠新膀胱术,则术后尿道复发率为0.7%~5.5%[1,3]。本组尿道复发率为2%。有人报告回肠新膀胱术后尿道复发率为2.9%,非正位排尿的尿道复发率为11.1%[9]。说明只要选择适宜病人,尿道复发率不高。
回肠新膀胱术由于术后尿液可控性较好,原位排尿,提高了术后生活质量。术后肾功能得到保护,酸中毒发生率不高。手术并发症与其它可控膀胱相当,尿道复发率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