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民族医药 > 壮医 > 正文

壮族地区毒药与解毒药初探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2-05-22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2.严格掌握用量。

    由于毒药有大毒和小毒之分,病情有深浅、缓急的差别,患者体质有强弱年纪有老少等情况,壮医在用量上根据这些不同情况加以分析和全面考虑。因为药物的用量适当与否,直接影响疗效,药量过轻,则药力不足,往往贻误病情,药量过大,则易发生中毒。所以壮医应用毒药治病时是严格掌握用量的。特别是大毒之药更是谨慎小心。例如,用麻风树树皮捣烂冲开水服治尿路感染,每次用量仅3~6克。用疣柄磨芋水煎服治小儿惊风,每次用量9克,乌头的常用量是1克,水田七的常用量是6克,犁头尖的常用量是3克。而且壮医使用内服毒药时大多从小量开始,把握病情、递增药量,一旦病势减轻就减量或停药,这是十分科学的给药方法。

    3.讲究炮制。

    有毒药物的炮制主要是减少其毒性,消除其付作用。壮医在使用毒药时是讲究炮制的,如疣柄磨芋、狗爪半夏、天南星、乌头用姜汁制过才使用;通城虎治疗创伤性昏迷与生姜同煎服,以减少毒性;野芋头的炮制是去外皮切片,加食盐共炒焦:乐业县壮医用假海芋治夹色伤寒时,加糯米30克,生铁钉2~3颗,共炒至米黑为度,然后水煎服。

    4.注意剂型。

    不同的药性,宜入不同剂型,不然就会发生不良作用。壮医在使用毒药时是注意剂型的,有汤剂、酒剂、膏剂等。如乌头、八角枫、刺芋、山芝麻、白果、乌桕、天名精入药以汤剂为主;治疗骨折及风湿骨痛的毒药入药以酒剂为主;某些治疗胃脘痛的毒药以散剂冲服为主,如马兜铃;治疗鸡眼等皮肤病的毒药以膏剂外敷为好。

    5.合理配伍。

    壮医在用毒药治病时也注意药物的合理配伍。以发挥药物之间的协同作用及制约药性之偏,以适应复杂的病情,监制药物的毒性,消除付作用,确保用药安全。例如,扶绥县壮医用万年青治疗偏头痛时,加瘦猪肉共炖服;来宾县壮医治疗支气管哮喘时,用三十六荡加豆腐共煎服;武鸣壮医使用天南星治疗破风伤时,加半夏、川芎白芷、白茅根、白糖共煎服。

    四、宝贵的经验,有益的启示

    壮医在中毒学方面的贡献,充实了祖国医学中毒学的内容。今天,虽然西医在中毒学方面比较先进.但大部分的壮乡,在治病时仍大量应用壮药,特别是在交通不方便的乡村,当来不及将中毒的病人送往医院抢救时,壮医的解毒药往往能发挥应有的作用,缓解中毒症状,为挽救病人的生命争取了时间。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世界各国都产生了环境污染问题,发生工业中毒、职业中毒等,以及农业生产中杀虫剂、杀菌剂、杀鼠剂、除莠剂的大量使用,使农村经常发生农药中毒事件,这些都对人民的健康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我们通过研究壮族地区的毒药和解毒药,发掘古老的壮药,寻找新的解毒药,找到对付这些中毒的新途径,将具有现实意义。

    如何进-步发掘壮医善用毒药和解毒药的经验呢?笔者认为应该根据壮族医药的特点来整理。我们知道。历史上壮族社会发展不平衡,土司制度延续了一千多年,始终没有建立过以本民族为主体的长期稳定统一的国家政权,因此缺乏运用政权的力量来总结,规范和发展本民族文化(包括医药卫生)的条件,加上壮族人民文化水平较低,没有自己的规范化文字.因此,壮药未能得到应有的发展,壮族用药的宝贵经验主要以口耳相传的形式延续下来流传于民间,而且过去文献记载的壮族地区的部分毒药和解毒药已经失传,要进一步发掘、整理壮族善用毒药和解毒药的经验的任务是十分艰巨的,为此,笔者认为今后的壮药研究,特别是毒药与解毒药的研究,应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

下一篇:返回列表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