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民族医药 > 壮医 > 正文

壮族社会历史及其与壮医药的关系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2-06-03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15.滚蛋疗法

是用鸡蛋在患者身上来回滚动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其法分热滚法和冷滚法两种,其中以热滚法较常用。方法是:用新鲜鸡蛋2只,加入捣烂的生姜、葱、艾叶各30克,水煎煮至蛋壳变成褐色时,即取出鸡蛋1只,趁热在患者头、额、颈、胸、背及四肢、手足心等部位,依次反复滚动热熨,2只蛋交换使用,至患者微出汗止,并令覆被静卧。主治伤风感冒、小儿高热、消化不良、腹痛、风湿痹痛等疾患。

16.浴足疗法

是以壮药水煎30分钟,待温度降至40~50℃时,用来洗足或泡足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其药物可根据病情辨证选用,如内感发热,可选用桃叶、青蒿各适量;高血压病,用桑枝、桑叶、草决明各60克等。该法具有行气活血、祛风活络、消炎止痛、杀虫止痒等功效,常用于治疗感冒、高血压、跌打损伤、皮肤病等。

三、壮医其他疗法

由于壮族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以及壮民易于适应环境的本性,使壮民们在千百年的临床实践中,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习于就地取材,善于发明创造,勤于应用总结,因而产生出了许多除上述内外治疗疾病的方法外,还有许多独特的现仍流行于民间且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收集到并已被发掘应用的简介如下:

1.药酒疗法

是根据不同的疾病,选择适当的药物制成药酒,经内服或外用而起到防病疗疾、健身延年作用的一种疗法。药酒的制法有浸渍法、酿造法、煮法、淬法、淋法等5种,其中浸渍法较常用。该法又分冷浸法和热浸法。冷浸法是将药物切碎或研为粗末用纱布装,加适量白酒密封共浸5~7天即可。热浸法是将药物碎块或粗末放入罐中,加入适量白酒,隔水或蒸汽加热至沸,密封7天左右即可使用。壮族民间药酒配方十分丰富,特别是擅长炮制颇具特色的动物药酒,如蛇酒,取活毒蛇几条,以针线缝合蛇口,加入白酒密封浸泡至酒色变黄即可使用。常用药酒还有蛤蚧酒、麻雀酒、乌鸡酒、狗鞭酒、公鸡蛋酒、乌猿酒等。

2.壮医接骨术

壮医接骨术的原则是:整复、固定、敷药、功能锻炼、预防合并症等。在整复前,先询问患者如何受伤,检查确定受伤属骨折或脱臼,然后以壮药水(大榕树叶、小榕树叶、苦丁茶、金银花、爬山虎、路边青叶煎煮液)外洗患处(尤适宜于开放性骨折),再进行正骨手术。其法是先以金银花、闹洋花、小榕树煎水外洗,或天南星雷公藤捣烂加童便外擦,达到局部麻醉作用后,用按、摸、接、端、提、按摩、推、拿正骨八法进行整复、固定并外敷草药。常用草药有大罗伞、小罗伞、小接骨、常山、鬼画符、铺地稔、苦楝叶、姜黄、救必应、骨碎补、两面针、土鳖虫,加小鸡捣烂外敷,15天为1个疗程。待肿消后,改用接筋续骨、补益肝肾药内服以加强疗效,同时可结合病情进行功能锻炼。

3.食物疗法

是根据季节与病情选择药物、食物、调料配制成食品服食,以达到防病治病、滋补强身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壮医传统的食疗有直接吃水果、蔬菜、禽兽、水产类食物或以壮药加工为药粥、药汤、药茶、药糕、药饼、菜肴食用。其进补原则为春升、夏清淡、秋平、冬滋阴。辨病用药,多方交替,变换口味,寓医于食。该法广泛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各科疾病的治疗及各种虚证的滋补。

4.鼻饮法

用一水瓢(以葫芦制成者为佳)盛少许水,加入少许粗盐(生盐)及几滴山姜汁。将一小管插于患者鼻中,再将水瓢中的水缓慢倒人鼻中,以"导水升脑,循脑而下,入喉......既饮必噫气,凉脑快膈,莫若此也"。此为壮医用于抵御瘴毒和防暑降温的一种治疗方法。

5.蛊毒的治疗

蛊是壮族民间承传下来的一种巫术(或称邪术),它以有毒的动植物或其他媒介物来作祟,妄称用超自然力直接施放于人,能迷惑人的灵魂,使之引起心理或者生理上的变化,轻则患病,危害健康,但可治愈,重者会导致死亡。治疗蛊毒的方法很多,许多还带有迷信的色彩,如桂西的壮族群众,有人中了蛊毒,就由事主在厅堂上升起大火,架上铁锅,放入桐油煮沸,由事主家人一手拿秤砣,一手拿尖刀,作相互击刺状并念咒语,则事主在旁边设法呕吐出夹杂有益之食物到沸腾的桐油中,如此病可立愈。

上一篇:壮医药膳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