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 |
一、地理生态环境的影晌
壮族聚居于亚热带地区,气候炎热,多雨潮湿,山高林密,草木茂盛,盛产毒药、毒虫、毒蛇、毒矿等。
从大量的文献记载及实地考察得知,壮族聚居区的自然条件适宜有毒的植物生长及有毒的动物繁殖,矿藏也非常富,在《南方主要有毒植物》一书中收载的有毒植物,大部分在壮族地区均有分布,仅壮族地区用于治病毒药就有99种之多。壮族先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多毒的环境中,"一日遇七十毒"不足为奇,经常接触这些毒物,极易发生误服中毒或被毒蛇、毒咬伤中毒等紧急情况,这就自然而然地促使人们积极地去探索、去思考3总结、去实践,找出哪些动物、植物、矿物是有毒的,哪些是无毒的,哪些可解毒,解什么毒,中毒后如何抢救,有些毒药、解毒药如何配制等等。在长的生活医疗实践中,逐渐对毒药和解毒药有所认识,并积累了相当丰富的验。因此,壮族地区多毒的地理生态环境是促使壮医善用毒药和解毒药客观因素。正如《本草拾遗》所曰: "岭南多毒物,亦多解物,岂天资乎"。
二、中毒是壮族地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由于上述原因,壮族聚居区内,"中毒"是常见病和多发病,主要有以几个方面:
1、金属毒
古医书称为金石药或金石毒,其中的水银及其制剂(如丹砂,即硫化汞)与雄黄、雌黄(砷的硫化物)等在古代炼丹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并长期用长生不老之药。历代的统治者及达官显宦为求长生不老,误服汞、呻之剂死者,难以计数。古代壮族地区出产的金石药质量较好。《岭外代答》记的金缠砂及真汞(天然汞)是国内稀有的矿物药。传说汉代张道陵曾来钟县炼丹,葛洪"为丹砂求为勾漏令"(现广西北流县)。这些记载说明古代壮族地区曾是炼丹地之一,因此必定有金石药中毒的发生,如宋代壮医用甘蔗治疗金石中毒就是一个例子。在宋代,壮族地区的人们也已认识到纯金及纯银无毒,含有杂质者有毒,称为"生金"、"生银"以示区别,而金银中毒亦时有发生。目前这类中毒常见于工业生产中的职业中毒。
2、植物毒
药物中毒的发生与毒药出产地有关。在壮乡有毒的植物很多,日常活中稍有不慎极易发生中毒。常见的植物中毒有钩吻中毒、乌头中毒、曼佗罗中毒、野芋中毒、附子中毒、杏仁中毒、巴豆中毒、商陆中毒、马钱子中毒等。
3、食物中毒
河豚中毒、毒草中毒、木薯中毒在壮乡较常见,特别是木薯中毒的发生率较高,因为木薯是广西的主要农作物之一。在壮乡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生,大多因为误食腐败变质的食物而致。此外,"并食毒"的发生也常见到。所谓并食毒是指有些食物不能合食,合食则会中毒。
4、酒精中毒
壮族有饮酒的嗜好,特别是在高寒山区,有些村寨几乎人人会喝酒,家家会酿酒,出街入市,红白喜事必定喝酒,有歌曰:"相逢不酒空归去,洞口桃花也笑人。"因此在壮乡怒饮过度以致中毒时有发生。
5、毒蛇、毒虫咬伤
由于地理环境的特点,壮族地区毒蛇、毒虫特别多,因此,毒虫、毒蛇咬伤是对壮族人民危害较大的外伤病。目前常见的毒虫有娱蛤、毒蜂,常见的毒蛇有银环蛇、眼镜蛇、金环蛇、竹叶青、眼镜王蛇、白唇竹叶青等。
6、毒箭
毒箭是古代壮族常用的狞猎和作战武器,当村寨间发生争斗或与外族作战时,常以毒箭为武器,因此,毒箭中毒是古代壮族地区的常见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