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地处热带和亚热带地带,大部分地区气候温暖,雨量充沛;而有一部分地区则气候炎热,气温高,湿度大,所以许多热带传染病和流行病的发病率较高,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地理环境里,勤劳勇敢的傣族人民与其他边疆少数民族人民一道,在长期与各种疾病的斗争中,积累和总结了丰富的防病治病经验,并用自己的文字记载下来,即“挡哈雅”一医学手稿,而流传至今,为后人挖掘、整理、研究和发展傣族传统医药留下了丰富的、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
被称为“植物王国”的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中丰富的药用动植物资源,为傣族传统医药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条件。这些物质基础加上丰富的防病治病经验,成为了傣族人民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傣族人民千百年来在与各种疾病的长期斗争实践中,通过不断摸索,对各种疾病的复杂证状进行了反复的探索和研究,掌握了一些疾病的防治规律,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逐渐丰富了对各种疾病的认识。并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独特的医药理论,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医药体系,对边疆各族人民的身体健康和本民族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傣族传统医药基础理论的内容、作用,以及临床应用如下述。
一、人体、自然与风、火、水、土的关系
人与自然界有着密切的佤,不可分割的联系,傣族传统医药学理论认为:风(傣语为佤约、今为“拢”)、火(傣语为爹卓、今为“怀”)、水(傣语为阿波、今为“南”)、土(傣语为巴他维、今为“拎”)是构成自然界物质的四种基本元素,人体生命的构成也离不开这四种基本物质,或者说是四种基本元素。
人体健康无病,就必须保持风、火、水、土四种物质元素的平衡关系,这里面包含有两种意义:一是人体内风、火、水、土四种物质的相互平衡关系;二是人体内的风、火、水、土四种物质与自然界的风、火、水、土四种物质的相对平衡和协调关系。如果这两种平衡关系中任何一种物质失调,或与其他物质元素失去平衡关系,人体就会生病。所以,自然界里的风、火、水、土保持了相对的平衡关系,那么气候就正常,万物也顺利生长,如该下雨时就下雨,该热的时候就热,该冷的时候就冷,这样就划分出了水源充足的雨季,气候温暖的或炎热的夏季,气候寒冷的冬季。人们根据不同的季节安排自己正常的生产和生活,不会因下雨过多而成涝,也不会因下雨过少而干旱,冷热正常,风调雨顺,万物生长茂盛,人畜发展旺兴,但如果大自然一旦失去风、火、水、土的平衡关系,气候就会反常,风不调,雨不顺,万物生长就会受到影响,人畜也会生疾患病。
人体也一样,如果体内之风、火、水、土能保持相互的平衡关系,人就能健康成长,长寿而终。反之人体就会得病,比如因淋雨涉水,受风感寒,或饮食失调,导致人体内风、火、水、土失调,就会使人患各种疾病。因此,人体在保持体内风、火、水、土四种物质平衡关系的同时,要注意必须与自然界之风、火、水、土也保持相对的平衡关系,也就是要遵守自然界的客观规律。这些理论与汉族中医药学之阴阳五行学说和养生法颇有相似之处,因此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傣族传统医药理论又从人体生理上赋于风、火、水、土丰富的内容,把人体器官各部分和生理活动分别归为四个“塔都”(傣语)。风为佤约塔(傣语)、火为爹卓塔(傣语)、水为阿波塔(傣语)、土为巴他维塔(傣语)。各塔都有着不同的内容,人体各器官的生理活动可通过以上四塔而表现出来。
用“塔拢”、“塔怀”、“塔南”、“塔拎”等四塔来调节人体生理机能,其中土(塔拎)包括了人体各部器官,故为四塔中最重要的一塔,可以说是四塔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