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慢性盆腔炎为妇科一常见病,多发病。是指女性内生殖器,包括子宫、输卵管、卵巢及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的炎症。炎症可局限于一个部位,也可几个部位同时发炎。由于女性盆腔特殊的解剖关系,其盆腔通过输卵管、子宫、宫颈口与外界相通,加之月经、性生活、分娩、流产及上取节育环等,均给细菌侵入创造了条件,一旦患上慢性盆腔炎,将对妇女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临床主要表现为下腹部坠胀、疼痛、腰骶部酸痛、白带增多,月经失调等。妇科检查常有子宫活动度受限或固定,两侧或一侧附件区压痛,增厚感。B超检查示附件区增粗,陶氏腔积液。如有输卵管积水或炎性包块,可显示液性暗区。西医治疗除支持、对症、抗炎外,尚无更好对策。笔者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发现运用中药内服外用,可取得一定疗效,简述如下。
1 治疗方法
1.1 内服方 以少腹逐瘀汤为基础方,方中灵脂、蒲黄理气活血,当归、赤芍活血散瘀,元胡、没药活血定痛,炮姜、官桂、小茴香温经散寒,全方共奏温经、活血、止痛之效。根据临床不同证型加减用药,如寒凝气滞者,加香附、艾叶;以气滞血瘀为主者加桃仁、枳壳;以湿热为主者,加黄柏、鱼腥草、败酱草;兼有输卵管积水者,可加猪苓、泽泻;有包块形成可加三棱、莪术破血逐瘀等。
1.2 外敷方 以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为主,自拟方:大黄、芒硝、玄参、皂刺、三七、乳香、没药、冰片;寒凝者加红藤、败酱草;包块形成者加三棱、莪术。以上诸药共研细末、混匀,以食醋或香油调成糊状,平摊于纱布上,固定于下腹正中脐耻间,上用热水袋或热盐袋热熨,每日1~2次,每次1~2h,连用10~20天。
2 典型病例
患者,女,38岁,因“反复下腹坠痛、腰酸”来我院就诊。既往体健,22岁完婚,自然分娩两胎,人流1次,曾放置“O”型节育环,后因月经过多自然脱落,近2年反复下腹部不适、腰酸、白带增多、月经不规则,诸症以月经前后加重,重时弯腰困难,曾用各种抗生素,效果不明显。妇检:外阴已婚产型,宫颈Ⅱ°糜烂,子宫后位,活动度差,双附件区压痛,增厚感,无包块,B超示双附件增粗,子宫回声差,诊断为“慢性盆腔炎”。视舌淡苔白腻,脉细。予少腹逐瘀汤加香附、丹参、红藤,服药1周后诸症明显好转,后又加外敷方治疗10天。诸症大减。第2个月于月经前1周服上方5剂,经期停药,月经后第5天外敷方持续用20天,诸症基本消 失,随访1年无复发。
3 讨论
慢性盆腔炎散见于中医“?瘕”、“痛经”、“带下”等病中,发病多因分娩、流产、宫腔手术、经期不洁、损伤胞宫、胞脉、正气不足、邪气乘虚而入,造成气血阻滞,冲任失调,寒、湿、热邪蕴积体内,不通则痛,故治疗当以活血化瘀,温经止痛为主,而少腹逐瘀汤正是集上述功效于一身,临床加减运用,效果明显。加之外敷方,解决了患者不坚持服药的矛盾,同时也减少了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借助药力及温热度通过皮肤、孔窍、输穴透入体内,一则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药物吸收,二则经脉运行,内达脏腑,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点滴体会仅供参考。
本文由【中医诊疗网】整理:www.zlno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