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阵文才
从2001年1月~2002年12月间,笔者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分期辨证论治痛风性关节炎80例,并与西药秋水仙碱与别嘌醇治疗40例对照,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参照《实用内科诊疗规范》[1]中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为依据。排除类风湿性关节炎、化脓性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蜂窝织炎、假性痛风、银屑病(牛皮癣)关节炎及其他关节炎与合并其它疾病以及用药禁忌者。
1.2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为门诊病人,按就诊时顺序为2∶1的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80例中,男68例,女12例,男女比例为5.67∶1;年龄35~76岁,平均45.85岁;病程8个月~15年,平均3.25年。对照组40例中,男35例,女5例,男女比例为7∶1;年龄33~70岁,平均43.75岁;病程6个月~12年,平均3.05年。两组患者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在急性发作期采用 (1)秋水仙碱:开始剂量为0.5mg/h或1mg/h,至症状缓解或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反应或用至最大剂量6mg而病情无改善时停用。(2)中药基本方:苍术12g,秦艽12g,薏苡仁12g,黄柏15g,白花蛇舌草15g,牛膝10g,茯苓10g,萆?10g,忍冬藤20g,丝瓜络20g。随症加减为:热盛者加金银花20g,蒲公英20g;湿重者加泽泻15g,麻黄4g;疼痛重者加防己6g,元胡15g;血瘀者加丹参15g,桃仁9g,红花6g;上肢痛甚者加羌活10g,威灵仙15g;下肢痛甚者加独活15g。每日1剂,水煎服。缓解期服用中药:党参20g,黄芪20g,茯苓20g,蜈蚣1条,白术15g,防己10g,威灵仙15g,补骨脂10g,赤芍12g,萆30g,海风藤15g,炙甘草8g。随辨证可适当加减,每日1剂,水煎服。疗程共为1个月,并同时交待注意饮食宜忌。
2.2 对照组 急性发作期口服秋水仙碱(服法同上)和扑炎痛(常规用量),缓解期口服别嘌醇0.2g/次,每日3次,疗程共为1月,饮食宜忌同上。
2.3 统计学方法 用X2检验,t检验。
3 结果
3.1 疗效标准 参考前述资料及《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1994年6月)中痛风的疗效标准拟定。治愈:关节肿痛消失,活动如常,化验检查血尿酸正常,治疗后3个月内未复发。有效:症状减轻,关节红肿、热、痛减退,或化验检查血尿酸未降至正常范围,或治疗后症状、体征、化验正常,但在3个月内复发者。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或化验检查血尿酸未降者。
3.2 治疗结果 治疗组,治愈54例(67.5%),有效25例(31.25%),无效1例(1.25%),总有效79例(98.75%)。对照组治愈18例(45%),有效19例(47.5%),无效3例(7.5%),总有效37例(93.5%)。两组治愈、总有效分别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有显著性(X 2治 =5.63,X 2总 =3.88,均P<0.05),说明治疗组对改善症状、体征、降低血尿酸等方面优于对照组。
3.3 远期疗效 两组患者在治疗结束3个月后经1年的随访,治疗组复发15例(18.75%),对照组复发14例(35%),两组复发率对照,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具有显著性(X2=4.26,P<0.05),说明治疗组对减少本病的复发有较好的疗效。
4 讨论
痛风性关节炎是由嘌呤代谢紊乱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血尿酸增高引起组织损伤的一种异质性疾病。病变主要发生于关节软骨、骨骺、滑膜、肌腱、血管等。多发于30~40岁的中年人或老年人,男性显著多于女性。本病属中医“痛风”、“痹症”、“痰核”等病范畴。多因脏腑功能紊乱,气血运行不畅,津液代谢失常,湿浊内生,留滞关节、软组织、软骨、肾脏等组织内而成。湿浊滞久而成痰浊、瘀血,故见“痰核”(痛风石沉积);湿郁化热可见关节红肿、疼痛等症状。可见本病病机关键是脏腑功能紊乱,气血津液运行失调为本,湿热、痰浊、瘀血留滞关节,阻滞经络而致关节红肿、疼痛为标。治宜调理脏腑功能,祛湿化痰,活血通络,软坚散结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