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青风内障是指起病无明显不适,逐渐眼珠变硬,瞳色微混如青山笼淡蛆之状,视野缩窄,终至失明的眼病。病名见于《太平圣惠方》。患者年龄主要分布于20—60岁之间,男性略多。由于本病进展缓慢,一般病状不明显,故早期常被忽视,待到晚期就诊,视力已难挽回,终于失明。因此,临床上必须注意对本病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病因病机]
一、忧愁忿怒,肝郁气滞,气郁化火。
二、脾湿生痰,痰郁化火,痰火升扰。
三、竭思劳神,用意太过,真阴暗耗,阻虚火炎。
以上因素皆可导致气血失和,脉络不利,神水瘀滞,酿成本病。
[临床表现]
发病可无自觉症状,或于瞻视过久,劳神过度之后,一时微感头晕头痛,眼珠胀痛,观灯火有虹晕,视物昏花等。病初起视力尚好,检视眼内外可无异常。随病情进展,中心视力尚可,视野日渐缩窄,瞳神轻度散大,瞳色淡青,指扪眼珠稍硬,眼压偏高,24小时内眼压波动幅度增大。若用检眼镜观察眼底,可见视神经乳头生理凹陷稍深,颜色稍淡,中央血管略向鼻侧偏移,或呈轻度屈膝爬行状。有时在视神经乳头处可见动脉搏动。病情严重时,中心视力减退,视野高度缩窄,眼珠胀硬,眼压可达6.67kPa(50mmHg)左右。眼底可见视神经乳头凹陷深大呈杯状,颜色苍白,血管明显偏向鼻侧,呈屈膝状爬行而出。最终,至中心视力消失,盲无所见。
[诊断依据]
一、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年人,男性居多。
二、早期无明显症状,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可有轻度眼胀不适,头晕头痛,眉棱骨、前额、眼眶胀痛,视力疲劳。
三、早期中心视力不受影响,但视野逐渐缩窄。早期视野表现为生理盲点扩大和视野缺损、中心外暗点等;晚期视野缩窄,甚至呈管状,最后中心视力完全丧失。
四、眼前部多无改变,前房角为开角。
五、眼底检杏:视乳头具有典型青光眼杯改变.且逐渐加深加宽,血管向鼻侧移位,多呈屈膝状,晚期视乳头苍白、萎缩。
六、眼压偏高,24小时眼压波动较大,激发试验阳性。
[鉴别诊断]
绿风内障转入慢性者,其自觉症状不明显,易被误诊为青风内障。但前者常有典型小发作史,而青风内障无自觉症状;前者的视乳头凹陷常较青风内障浅;前者前房为窄角且有粘;连,而后者多为宽角。主要的鉴别方法是在高眼压情况下检查房角,如房角敞开,则为青风内障。
[辨证论治]
一、内治
(一)气郁化火
[主证]情志不舒,头目胀痛,胸胁满闷,食少神疲,心烦口苦,舌红苔黄,脉弦细。
[证候分析]肝喜条达,情志不舒者,肝气失于条达,气郁则容易化火,气火上逆,故头目胀痛,心烦口苦。胁为肝脉之所过,气阻脉络,则胁胀不适。肝郁乘脾,脾失健运,故胸闷食少,神疲乏力。舌红苔黄,脉细乃肝有余脾不足所致。
[治法]清热疏肝。
[方药]丹栀逍遥散加减。原方意在清热疏肝,若用于肝郁而阴血亏虚较甚者,可加熟地、女贞子、桑椹子以助归、芍滋阴养血。若用于肝郁而化火生风者,可去薄荷、生姜,选加夏枯草、菊花、钩藤、山羊角、赤芍、地龙等以增清肝熄风、通络行滞之力。
(二)痰火升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