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中国中医药报 2010年12月31日
□ 谢平安 天津中医药大学
瞿某,女,55岁。2010年3月11日初诊。胃脘疼痛多年,嗳气,灼心,吐酸,口舌生疮,形体消瘦,语音低微,周身畏冷,面色萎黄。舌苔微黄厚腻,脉沉弱。拟黄芪建中法。处方:上黄芪30克,川桂枝15克,炒杭芍20克,炙甘草10克,大红枣15克(擎)生姜片15克,炒麦芽15克,饴糖50克。5剂,水煎服。
3月16日二诊:疼痛、嗳气、吐酸、口疮均已痊愈,嘱其饮食善后。随访未反复。
按:黄芪建中汤出自于《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篇“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芪建中汤主之”,用来治疗阴阳两虚,气虚甚者。《灵枢·终始》说:“如是者,则阴阳俱不足,补阳则阴竭,泻阴则阳脱。如是者,可将以甘药,不可饮以至剂。”这是建中汤立法处方之根本。黄芪健中汤是在小建中汤基础上加一味黄芪,方中以饴糖温中补虚,桂枝温通阳气,白芍缓肝急,生姜温胃散寒,大枣补脾益气,炙甘草益气和中,黄芪增强其益气建中之功,使阳生阴长,诸虚不足之证自除。本方于温中补虚缓急之中,蕴有柔肝理脾,益阴和阳之意,故疾病向愈矣。
由于此方原文叙证简略,用药简单,后人难得其精要,认为方中饴糖、大枣、甘草之类为甘缓补养之品,易使人反酸滞胃。但是中医治疗不是一种对抗性的治疗,而是从疾病和患者的本质着手,即“治病求本”,不能见痛止痛,见酸止酸,否则虽得一时之效,但其治疗的长远效果则很难保证。安徽中医学院顾植山教授治疗本案患者时,认为胃痛是标,其气阴两虚才是本,改善了气虚阴虚之本则胃痛等诸症自除。故方中没有一味制酸、止痛之药,而收全功。可见,切不可简单以“药理”研究结果来辨病用药,而应辨证与辨病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