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中医临床 > 中医外科 > 正文

外科诊法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2-05-28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3.脾善

    唇色滋润,饮食知味,脓黄而稠,大便和调。

    4.肺善

    声音响亮,不喘不咳,呼吸均匀,皮肤润泽。

    5.肾善

    并无潮热,口和齿润,小便清长,夜卧安静。

    (二)顾证

    1.初起

    由小渐大,疮顶高突,掀红疼痛,根脚不散。

    2.已咸

    顶高根收,皮薄光亮,易脓易腐。

    3.溃后

    脓液稠厚黄白,色鲜不臭,腐肉易脱,肿消痛减。

    4.收口

    疮面红活鲜润,新肉易生,疮口易敛,感觉正常。

    善证与硕证,是人体在感受病邪后而发生的一系列局部和全身症状,但由于正气未衰,气血尚充,能与病邪相争,而且人体的正气占优势地位,故发生疮疡后,其在初起时根脚不散;已成时顶高根收,易脓易腐;溃后脓稠腐肉易脱,肿痛很快消失;收口时新肉易长,疮口易敛。而且正能胜邪,毒邪不易扩散,不致侵及人体内脏,也无明显的全身症状,因此预后良好。

    二、辨恶证、逆证

    (一)七恶

    1.心恶

    神志昏糊,心烦舌燥,疮色紫黑,言语呢喃。

    2.肝恶

    身体强直,目难正视,疮流血水,惊悸时作。

    3.脾恶

    形容消瘦,疮陷脓臭,不思饮食,纳药呕吐。

    4.肺恶

    皮肤枯槁,痰多音暗,呼吸喘急,鼻翼煽动。·

    5.肾恶

    时渴引饮,面容惨黑,咽喉干燥,阴囊内缩,

    6.脏腑败坏

    身体浮肿,呕吐呃逆,肠鸣泄泻,口糜满布。

    7.气血衰竭(阳脱)

    疮陷色暗,时流污水,汗出肢冷,嗜卧语低。

    (二)逆证

    1.初起

    形如黍米,疮顶乎塌,根脚散漫,不痛不热。

    2.巳成

    疮顶软陷,肿硬紫暗,不脓不腐。

    3.溃后

    皮烂肉坚无脓,时流血水,肿痛不减。

    4.收口

    脓水清稀,腐肉虽脱,新肉不生,色败臭秽,疮口经久难敛,疮面不知痛痒。

    恶证与逆证,是人体感受病邪后,由于正气虚衰,气血不充,在邪正相争过程中,正不胜邪,而以病邪占优势地位,故发生疮疡后,其在初起时,由于正气不足,不能令毒外出,故顶塌根散;已成之时,由于气虚不能成其形,血虚不能华其色,正虚不能载毒外出,故疮顶软陷,肿硬紫暗,不脓不腐;溃后,因气血不足,无以酝酿成脓,托毒外出,故肉坚无脓,肿痛不减;收口之际,因气血大衰,脾土败坏,无以助长新肉,故见种种逆证。如毒邪扩散,内侵脏腑,则恶证频现,预后不佳。

    临床上应注意,即使见到预后良好的善证、顾证,也不能疏忽,应时刻预防转成预后不良的恶证、逆证;若见到恶证、逆证,也不可惊惶,应及时进行救治,如治疗得当,也能转为善证、顾证。

上一篇: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