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中医临床 > 中医外科 > 正文

外科诊法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2-05-28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第六节 辨经络部位
依据疾病所患部位和按经络在人体的循行分布,可以推求疾病所属何经,从而根据各种情况,结合循经用药,可以提高疗效。

    一、人体各部所属经络

    头顶正中属督脉经;两旁属足太阳膀胱经。

    面部、乳部属足阳明胃经(乳房属胃经,乳外属足少阳胆经,乳头属足厥阴肝经)。

    耳部前后属足少阳胆经和手少阳三焦经。

    手、足心部手心属手厥阴心包经;足心属足少阴肾经。

    背部总属阳经(因背为阳,中行为督脉之所主,两旁为足太阳膀胱经)。

    臀部外侧属足三阳经;内侧属足三阴经。

    腿部外侧属足三阳经;内侧属足三阴经。

    腹部总属阴经(因腹为阴,中行为任脉之所主)。

    其他如生于目部的为肝经所主;生于耳内的为肾经所主;生于鼻内的为肺经所主;生于舌部的为心经所主;生于口唇的为脾经所主。

    二、十二经络气血的多少

    手足十二经脉有气血多少之分,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为多气多血之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手厥阴心包经、足厥阴肝经为多血少气之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手少阴心经、足少阴肾经、手太阴肺经、足太阴脾经为多气少血之经。

    临床根据疮疡所发部位和经络的不同,可有针对性地选用一些治法或一些引经药物。凡外疡发于多血少气之经,血多则凝滞必甚,气少则外发较缓,故治疗时注重破血,注重补托;发于多气少血之经,气多则结必甚,血少则收敛较难,故治疗时注重行气,注重滋养;发于多气多血之经,病多易溃易敛,实证居多,故治疗时注重行气活血。如乳痈所患部位属足阳明胃经,治宜行气通乳;瘰疬属足少阳胆经,治宜行滞、滋养。结合经络辨证选用一些引经药物,使药力直达患处,以提高疗效。如手太阳经用黄柏、藁本,足太阳经用羌活,手阳明经用升麻、石膏、葛根,足阳明经用白芷、升麻、石膏,手少阳经用柴胡、连翘、地骨皮(上)、青皮(中)、附子(下),足少阳经用柴胡、青皮,手太阴经用桂枝、升麻、白芷、葱白,足太阴经用升麻、苍术、白芍,手厥阴经用柴胡、丹皮,足厥阴经用柴胡、青皮、川芎、吴茱萸,手少阴经用黄连、细辛,足少阴经用独活、知母、细辛。

    第七节 辨善恶顺逆
辨善恶顺逆,即指判断外科疾病的预后好坏。所谓“善”就是好的现象,“恶”就是坏的现象;“顺”就是正常的现象,“逆”就是反常的现象。善、恶、顺、逆,系指病理过程的相对而盲,其中的“善”和“顺”并不是指生理功能的正常情况。外科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按着顺序出现应有的症状者,称为顺证;反之,凡不以顺序而出现不良的症状者,称为逆证。在病程中出现善的症状者,表示预后较好;出现恶的症状者,表示预后较差。善恶大多指全身症状的表现,顺逆多指局部情况。历代医家总结出的“五善七恶”、“顺逆吉凶”辨证方法,给外科疾病判断预后提供了可遵循的指标。判断预后的好坏,既要观察局部症状的顺逆,又要结合全身症状的善恶,两者必须综合参看,加以分析,才能进行全面的判断。

    一、辨善证、顺证

    (一)五善

    1.心善

    精神爽快,言语清亮,舌润不渴,寝寐安宁。

    2.肝善

    身体轻便,不怒不惊,指甲红润,二便通利。

上一篇: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