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中医临床 > 中医外科 > 正文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2-06-15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烂疔

    烂疔是一种发于皮肉之间,易于腐烂,病势凶险的急性传染性疾病。《备急千金要方》云:“烂疔其状色稍黑,有白瘢,疮中溃有脓水流出,疮形大小如匙面。”《诸病源候论·丁疮候》云:“亦有肉突起,如鱼眼之状,赤黑,惨痛彻骨,久结皆变至烂成疮,疮下深孔如大针穿之状……令人恶寒,四肢强痛,……一二日疮形便变焦黑色,肿大光起,根硬强,全不得近……”本病多见于农民和士兵,发病者有手足等部位的创伤和泥土脏物等接触史,发病急骤,皮肉腐败,腐烂卸脱,容易合并走黄,危及生命。相当于西医的气性坏疽。

    [病因病机]

    多因皮肉破损,接触潮湿泥土,感染特殊毒气,加之湿热火毒内蕴,以致毒凝肌肤,气血凝滞,热胜肉腐而成。湿热火毒炽盛,热胜肉腐,毒气弥漫,则易并发走黄之症。

    [诊断]

    本病好发于四肢暴露部位,常有外伤史,伤口深且常夹杂潮湿泥土。

    潜伏期一般为l一4天,最短为6—8小时。

    初起患肢有沉重、包扎过紧感,继则出现“胀裂样”疼痛,四肢皮肤高度水肿,紧张光亮,按之凹陷,不能即起,肿胀迅速,蔓延成片,状如丹毒,皮肤呈灰白,或棕黄,或如紫铜色。l一2天后,肿胀疼痛剧烈,皮肤上出现许多含暗红色液体的小水疱,积聚融合成数个大水疱。疮面略带凹陷,形如匙面,按之局部有握雪音。溃后有浅棕色湿浊稀薄脓水,混杂气泡,气味臭秽。此后,腐肉大片脱落,疮口较大。

    初起即伴有高热(40℃以上),寒战,头痛,呕恶,烦躁,极度疲乏,大量汗出,食欲不振,大便秘结,小便短赤;甚或神昏谵语,面色苍白,四肢厥冷,黄疽,是为走黄之征象,可危及生命。

    辅助检查:血白细胞总数可增高至15X10的9次方每L一20X10的9次方每L以上,血红细胞数及血红蛋,白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并可呈进行性下降。局部脓液涂片检查和细菌培养可发现革兰氏阳性;梭状芽胞杆菌和大量红、白细胞。X线检查见气泡阴影。?

    [鉴别诊断]

    流火常有反复发作史;局部皮色鲜红,边缘清楚;一般无水疱,即使有也较小,刺破后流出黄水,肉色鲜红;无坏死现象。

    [辨证论治]

    一、内治法

    (一)湿火蕴结患部灼热肿胀剧痛,皮肤出现水疱或大疱,疮面皮肉腐烂,有浅棕色混浊脓水溢出,臭秽,混有气泡;伴寒战高热,胸闷呕恶,头身疼痛,纳差;舌红,苔黄,脉滑数。

    辨证分析:由于创口染毒,内有湿热蕴结,以致湿热火毒聚于肌肤,经络阻塞,气血凝滞,故肿胀疼痛;湿毒壅积,故有大水疱;热毒炽盛,正邪剧争,故寒战高热;热胜肉腐成脓,故疮面腐烂,有混浊脓水溢出;湿热火毒泛溢全身,故胸闷呕恶,头身疼痛;舌红、苔黄、脉滑数为湿火蕴结之象。

    治法:清热解毒,利湿消肿。

    方药:黄连解毒汤合革藓渗湿汤加减。

    (二)毒人营血寒战高热,神昏谵语,烦躁不安,气促呃逆,胸闷呕吐,黄疽;局部高度水肿发亮,迅速成暗紫色,间有血疱,肌肉腐烂,气味恶臭;舌红绛,苔黄而干,脉弦滑数。

    辨证分析:毒邪不能控制,正不胜邪,毒不外泄,内人营血,故寒战高热,气促呃逆,烦躁不安,黄疽:热忧心神,故神昏谵语;热毒炽盛,郁于肌肤,腐坏肌肉,故见局部高度水肿,色暗紫,间有血疱,肌肉腐烂,气味恶臭;舌质红绛、苔黄而干、脉弦滑数皆为热毒人于营血,阴血亏损之象。

上一篇:
下一篇: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