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中医临床 > 中医内科 > 正文

阴茎勃起功能障碍的治疗方法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4-03-05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Ⅱ、痰湿内阻:多因饮食失节,恣食肥甘厚味,以致脾失健运,聚湿成痰;或肝郁乘脾,脾失健运而痰湿内生;或年高体衰,元阴不足,水气不化,聚湿厄脾,痰湿之邪并未化热,而阻遏经络,阳气不达宗筋而阳痿。如《杂病源流犀烛,前后阴湖浪侯》中有:“又有阴湿伤阳,阳气不能伸,亦致阴痿不起。”

Ⅲ、瘀血阻络:或因跌仆损伤(会阴、盆腔损伤或手术者亦在此范围,或七情内伤,六淫外感,或元阳不足,房劳过度等均可导致瘀滞,瘀阻于宗筋,阳气不达而痿。

Ⅳ、寒邪凝滞:素体阳虚,阴寒内盛;或居处寒冷潮湿;或坐卧湿地,或寒冷作业,寒滞肝脉,遏阻真阳,可致阳痿或阳缩之症。如《杂病源流犀烛·前后阴源流候》中的“又有阴湿伤阳,阳气不能伸,亦致阴痿不起”之阴湿,除湿之外有寒凉之意,寒湿二者往往并中。《慎斋医书·阳痿》中提出“阳痿多属于寒。”

③脏腑虚损

Ⅰ、阳虚火衰:年高体衰,元阳不足;或禀赋不充,素体阳虚;或肾精亏耗,阴损及阳;或久病、大病失于调摄,肾阳不足;或过用汗、吐、下,苦寒伤阳等,致使肾阳不足或命门火衰而阳痿。如《济生方·虚损》有:“五劳七伤真阳衰惫……阳事不举。”《景岳全书》中有:“男子阳痿不起,多由命门火衰,精气虚冷……”

Ⅱ、阴精亏虚:先天不足,素体阴虚,精气虚冷而致阳痿。《类证治裁》中说:“先天精弱者,可致阳痿。”

Ⅲ、心脾两虚:思虑损伤心脾,使阴血亏虚;久劳或大病,久病伤心脾;脾气虚水谷不腐精微失源,心气虚血失所运,宗筋一者失养,再者脾虚湿阻,阳气不达宗筋不振,故阳痿。如《临证指南》中有:“阳明虚则宗筋纵。”《景岳全书·杂证谟·阳萎》中有:“凡因思虑惊恐,以致脾肾亏损而阳道痿者,必须培养心脾……归脾汤之类主之”,“若以忧思太过抑损心脾,则病及阳明冲脉,而水谷气血之海必有所亏,气血亏而阳道斯不振矣。”

3、辨证论治

①肝脾郁结

[症状]阴茎不能勃起,多因厌烦性事、躁怒、思虑而致,抑郁寡欢或急躁易怒,胸胁胀满或胃脘胀痞,善太息,食少纳差,舌淡红,苔薄脉弦。

[病机分析]肝主筋,其脉绕阴器,阴器乃宗筋之汇。肝气郁结,则气不运于宗筋,故宗筋失用,引起阳痿;肝气郁结,气机不畅,故胸肋胀满,抑郁寡欢;肝郁化火,则急躁易怒;太息则肝气得舒,气机得畅故善太息;思伤脾或肝郁乘脾,脾失健运故胃脘胀痞,食少纳差;舌质淡红苔薄,脉弦乃肝郁之象。

[治则]疏肝理脾,通络振痿。

[方药]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

药味组成:柴胡疏肝散出自《古方八阵》,柴胡20克、枳壳15克、香附15克、青皮15克、郁金15克、川芎20克、甘草10克、芍药15克、茯苓15克、白术30克水煎服。

[方解]:方中以柴胡、枳壳、香附、青皮、郁金疏肝行气解郁;川芎、甘草、芍药活血化瘀,故甘草取稍,芍药取赤芍;茯苓、白术健脾理脾。上药共奏疏肝理脾、通络振痿之功。

②惊恐伤肾

[症状]阴茎不能勃起,因惊恐而致,胆怯多疑,精神苦闷;每缝性交时焦虑慌恐,心有余悸;心悸失眠,多梦惊惕,舌质淡青,苔薄,脉弦细。

[病机分析]惊恐伤肾,惊则气乱,恐则气下,阳气不振故阳事不用,而致阳痿;恐伤肾水,水不含木,胆木失统则决断失司,故胆怯多疑,精神苦闷;肾则伤心失所济,故神不守舍,出现焦虑慌恐,心有余悸,心悸失眠,多梦惊惕;舌质淡青,苔薄,脉弦细乃惊恐伤肾之象。

[治则]宁神补肾,升清振痿。

[方药]方用宣志汤加减。

药味组成:熟地30克、巴戟天15克、淫羊藿20克、人参15克、远志15克、龙骨20克、牡蛎20克、柴胡15克、升麻15克、蜈蚣3条,水煎服。

[方解]方中熟地、巴戟天、淫羊藿补肾;人参、白术、当归、山药、茯苓健脾益气养血;枣仁、远志、龙骨、牡蛎宁心安神;柴胡、升麻升清阳,疏因恐而下之肾气和逆乱之肝气;蜈蚣入肝,通络助气运行。全方共奏宁神补肾,升清振痿之功。

③湿热下注

[症状]阴茎不能勃起或勃而不坚或坚而不久不泄而痿,伴有小便灼热淋痛或滴白混浊,阴囊潮湿,会阴坠胀,腰痛,少腹不适,睾丸引痛;血精或射精疼痛;大便滞涩不爽,小溲频急,尿有余沥;肢体困倦,心烦口苦,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病机分析]肝胆湿热,下注宗筋,一者灼伤宗筋,再者湿阻脉络,阳气不达宗筋,故宗筋不用而痿,或阳气少达宗筋,一者灼伤宗筋,再者湿阻脉络,阳气不达宗筋,故宗筋不用而痿,或阳气少达宗筋,宗筋勃而不坚或坚而不久;湿热下注,灼伤下窍,故小便灼热淋痛,滴白混虫,大便滞涩不爽;湿阻下窍,故小溲频急,尿有余沥;湿热灼伤精窍故血精或射精疼痛;湿热下注于阴囊,故阴囊潮湿;热伤血络,瘀血阻络,不通则痛,故腰痛,少腹不适,睾丸引痛,会阴坠胀;胆火泛上,故心烦口苦;湿困脾阳,故肢体困倦;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乃湿热下注之象。

[治则]泻肝利胆,清热化湿振痿。

[方药]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药味组成:龙胆泻肝汤出自《兰室秘藏》,龙胆草20克、山栀子15克、车前15克、黄芩15克、柴胡15克、生地15克、泽泻1S克、木通10克、甘草10克、当归40克、黄柏50、丹参15克,水煎服。

[方解]方中龙胆草、黄芩、山栀清肝泻火;柴胡疏肝达郁;木通、车前、泽泻、黄柏清利湿热;当归、生地养阴凉血,丹参活血养血,与清热泻火药配伍,泻中有补,使泻火之药不致苦燥伤阴,泻中有通,即利湿又活血,以达清热化湿振痿之功。

④痰湿内阻

[症状]阴茎不能勃起或勃而不坚,伴性欲低下,头目眩晕,痰多泛恶,口中滑腻,四肢沉重,或年逾四旬,形体肥胖,舌质淡,苔白腻,脉沉滑或弦滑。

[病机分析]痰湿内阻,阳气不达或少达宗筋,故阴茎不能勃起或勃起不坚,性欲低下;痰湿阻遏上升之清阳故头目眩晕;痰湿中阻,故痰多泛恶,口中滑腻,湿困脾阳,脾气不达四肢肌肉,故四肢沉重,形体肥胖,舌质淡,苔白腻,脉沉滑或弦滑乃痰湿内盛之象。

[治则]理气化痰,通络除湿振痿。

[方药]方用导痰汤加减。

药味组成:导痰汤出自《校注妇人良方》胆星20克、枳实15克、陈皮15克、半夏15克、茯苓15克、甘草15克、白术20克、柴胡15克、山楂30克,水煎服。

[方解]方中胆星、半夏燥湿化痰;枳实、陈皮、柴胡理气;茯苓、白术、甘草、山楂健脾除湿,上药共奏理气化痰,通络除湿振痿之功。

⑤瘀血阻络

[症状]阴茎不能勃起多因外伤而致,伴有少腹、睾丸局部刺疼或有肿块,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脉沉弦或沉涩。

[病机分析]跌扑及金刃损伤,或气滞、痰阻、寒凝日久不愈,而致瘀血阻络,阳气不通,宗筋失达而痿;不通则痛,故少腹、睾丸等处局部刺痛而非引痛;瘀血停积则有肿块;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脉沉弦或沉涩,乃血瘀之象。

[治则]活血化瘀,通络兴痿。

[方药]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

药味组成:血府逐瘀汤出自《医林改错》,桃仁20克、当归15克、红花15克、生地15克、牛膝15克、枳壳10克、赤芍10克、川芎10克、桔梗10克、柴胡10克、甘草10克、蜈蚣3条、地龙10克、元胡10克,水煎服。

[方解]方中桃仁、红花、赤芍、川芎、蜈蚣、地龙活血通络,枳壳、柴胡行气以助活血,元胡止痛;甘草调和诸药,和中健脾;牛膝即活血又引药下行;桔梗开肺气以利水湿,助活血,当归补血,使诸药活血而不伤;生地凉血滋阴,助当归养血。上方共奏活血化瘀,通络兴痿之功。

⑥寒滞肝脉

[症状]阴茎不能勃起或勃起不坚,伴有阴茎、阴囊寒冷或引痛,或少腹冷痛,得热则减,遇寒则增,阴囊湿冷,舌质淡,苔白,脉沉弦或沉迟。

[病机分析]寒滞肝脉,阳气受损受阻,不达或少达宗筋,故阴茎不能勃起或勃起不坚;寒邪凝滞,不通则痛,故少腹、阴囊疼痛;遇冷则凝滞尤甚,遇热则阳气得助,故得热则减,遇寒则增;阳气不达,水湿不布,湿邪下犯而阴囊湿冷;舌质淡,苔白,脉沉弦或沉迟乃寒滞肝脉之象。

[治则]温经散寒,补阳兴痿。

[方药]方用暖肝煎加减。

药味组成:暖肝煎出自《新方八阵》,小茴香20克、肉桂20克、当归30克、枸杞子15克、茯苓15克、沉香15克、乌药15克、生姜15克、地龙15克、仙茅30克、淫羊藿30克,水煎服。

[方解]方中小茴香、肉桂、生姜温肝散寒,通阳达于宗筋;沉香、乌药行肝气以止痛;茯苓健脾;当归、枸杞补血养肝以和营;地龙活血通络;仙茅、淫羊藿补肾阳以肋肝阳。上药共奏温经散寒,补阳兴痿之功。

⑦阳虚火衰

[症状]阴茎不能勃起或勃起不坚,伴有性欲淡漠,症见面色白,精神萎靡,头晕耳鸣,腰膝酸冷,畏寒肢凉,滑精,早泄,舌质淡,体胖,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病机分析]恣情纵欲,斫伤太过,或大病久病,损伤元阳,肾阳元虚,命门火衰,故阴茎不能勃起或勃起不坚,无性欲;阳损及阴,肾精亏虚,髓海不足,故精神萎靡,头晕耳鸣;阳虚生内寒,故面色白,畏寒肢凉;腰为肾之府,肾虚则其府失充,故腰膝酸软;肾气虚弱,精关不固,故滑精早泄;舌质淡,体胖,苔薄白,脉沉无力,仍阳虚火衰之象。

[治则]补肾壮阳兴痿。

[方药]方用赞育丹加减。

药味组成:仙茅20克、仙灵脾20克、巴戟天20克、肉苁蓉15克、炒韭子15克、蛇床子15克、肉桂20克、枸杞子15克、当归20克、炒杜仲15克、白术15克、熟地20克、山萸肉20克,共为细末,和蜜为丸,,重9克,朱砂为衣,或作汤剂,水煎服。

[方解]方中熟地、枸杞子、山萸肉补肾精;当归补血、白术健脾;肉苁蓉、巴戟天、仙茅、仙灵牌(淫羊藿)、炒韭子、蛇床子、肉桂、枸杞子、炒杜仲补肾阳;阴阳共补,使肾阳得助,痿筋兴焉。

⑧阴精亏虚

[症状]阴茎从未勃起,形似女态,阴茎短小,或无睾丸,或无胡须,无阴毛或阴毛呈女态等,其它症状可如常人;舌质红,无苔或少苔,脉细,或者舌脉如常。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