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血由胃来,经呕吐而出,血色红或紫黯,常夹有食物残渣,称为吐血,亦称为呕血。吐血主要见于上消化道出血,其中以消化性溃疡出血及肝硬化所致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最多见,其次见于食管炎,急慢性胃炎,胃粘膜脱垂等,以及某些全身性疾病(如血液病、尿毒症、应激性溃疡)引起的出血。
辨证论治:
1.胃热壅盛证
证候:脘腹胀闷,嘈杂不适,甚则作痛,吐血色红或紫黯,常夹有食物残渣,口臭,便秘,大便色黑,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病机:胃热内郁,热伤胃络。
治法:清胃泻火,化瘀止血。
方药:泻心汤合十灰散加减。
常用药:黄连、黄芩、大黄苦寒泻火;丹皮、栀子清热凉血,收涩凉血;大蓟、小蓟、侧柏叶、茜草根、白茅根清热凉血止血;棕榈皮收敛止血。
2.肝火犯胃证
证候:吐血色红或紫黯,口苦胁痛,心烦易怒,寐少梦多,舌质红绛,脉弦数。
病机:肝火横逆,胃络损伤。
治法:泻肝清胃,凉血止血。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常用药:龙胆草、柴胡、黄芩、栀子清肝泻火;泽泻、木通、车前子清热利湿;生地、当归滋阴养血;白茅根、藕节、旱莲草、茜草凉血止血。
3.气虚血溢证
证候:吐血缠绵不止,时轻时重,血色暗淡,神疲乏力,心悸气短,面色苍白,舌质淡,脉细弱。
病机:中气亏虚,统血无权,血液外溢。
治法:健脾益气摄血。
方药:归脾汤加减。
常用药:党参、茯苓、白术、甘草补气健脾;当归、黄芪益气生血;木香理气醒脾;阿胶、仙鹤草养血止血;炮姜炭、白及、乌贼骨温经固涩止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