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中医临床 > 中医内科 > 正文

活血化瘀法防治慢性萎缩性胃炎辨识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2-06-14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摘要:由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生发展离不开血瘀为患,因

    而其治疗多采用活血化瘀法。但是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应以辨证论治为前提。临床上少见慢性萎缩性胃炎单纯血瘀证,多并见他证,故应根据辨证,分别选用不同的活血化瘀方法,如益气活血法、养阴活血法、理气活血法。?

    关键词:活血化瘀法;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中图分类号:R25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276(2004)03-0389-02??

    慢性萎缩性胃炎与胃癌关系密切,若伴有中、重度不典型增生或中、重度不完全结肠肠化,则视为癌前病变,其癌变率可达1.9%~?5.4%?。因此,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取得了可喜的疗效。中医药已从单纯的整体辨证阶段发展为整体辨证结合胃镜像及病理检查结果的微观辨证辨病的阶段,从而更全面、深入地了解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病机,完善了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方法。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血瘀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主要病机之一;活血化瘀法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

    1活血化瘀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理论依据?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主要是饮食失宜、七情过极、劳倦过度等。而七情、饮食、劳倦皆可致瘀。一般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多由慢性浅表性胃炎长期不愈发展而成,故其病程较长。

    胃粘膜上皮遭到反复损害后导致黏膜固有腺体萎缩,甚至消失,是一个由气及血的渐变过程,脾胃虚弱与瘀血阻络是其重要的病理改变。气为血帅,血随气行,而气之源头在于脾,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脾胃本弱,加之调养失当,外邪侵袭等因素,致使中气更虚,气虚不足以行血,则血行迟缓,渐致壅滞成瘀。血液之所以能周流全身,除气的温煦与推动作用外,尚需阴津的运载。素体阴虚,或久嗜辛香温燥之品,或屡用耗阴动液之药,胃津消灼,津亏不足以载血,血行不畅,逐渐凝结成瘀。?

    瘀血不仅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血瘀与气滞常互为因果,血瘀不行,则加重气滞,脾胃运化障碍,后天失养。瘀血内留,郁而生热,瘀热相合,则耗津伤阴,血液粘稠,又会加重血瘀。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脾虚失统,还是瘀热灼络,均可致血不循经而溢于脉外,使血瘀进一步加重。瘀血不去,新血不生,如此恶性循环,势必气血日虚,胃腑萎弱日重,甚至发生癌变,而活血化瘀则可治疗萎缩性胃炎。?

    2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血瘀客观指标?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瘀血证候表现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主要表现为痞满、胃痛、纳差、消瘦、口渴、舌质紫黯或有瘀斑等,脉多弦细。痞满是慢性萎缩性胃炎最常见的症状,痞满多由气滞、气虚引起,由血瘀引起者亦较常见。胃痛亦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常见症状,以胀痛最为多见,其次为隐痛、灼痛,痛有定处,久延难愈,其因乃瘀血阻滞经络,气不得通畅,不通则痛。《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脉证治》指出:“病人胸满,唇痿舌青,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无寒热,脉微大来迟,腹不满,其人言我满,为有瘀血”。血瘀则舌失滋荣,血流不畅,故慢性萎缩胃炎患者多见舌质紫黯或黯红,或有瘀斑、瘀点,舌底脉络迂曲,具有诊断的普遍意义。胃为多气多血之腑,其生理病理特点决定了胃病与气血关系密切。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漫长病程亦与中医“久病入络”“久病必瘀”理论相吻合。胃镜像及病理检查结果为中医辨证施治提供了更客观、更丰富的临床资料。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萎缩,正常颜色改变,脉络显露迂曲,黏膜腺体萎缩,呈颗粒状隆起增生、息肉、小结、糜烂、溃疡等均为血瘀的病理产物。?

上一篇:单纯性肥胖
下一篇:糖尿病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