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 |
(4)17羟和17酮类固醇测定由肾上腺皮质分泌,通过检查尿中的含量可了解肾上腺皮质功能与所患妇科疾病的关系。肾上腺皮质肿瘤、卵巢含睾丸细胞瘤时排出量增高,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时排出量减少。
(二)阴道分泌物悬液检查
1.滴虫检查将棉签自阴道后穹窿蘸取分泌物后,放人预先置有少量生理盐水的玻璃试管内,或直接与一滴生理盐水在玻片上和匀,立即在显微镜下检查。阴道滴虫是一种鞭毛原虫,梨形,有前鞭毛四根,后鞭毛一根,较白细胞稍大(图15-15),如见到活动的滴虫,为阳性。如天冷或放置时间过长则原虫不再活动,此时滴虫与白细胞不易区别而不能作诊
断,故需注意保暖及立即检查。
真菌检查真菌中的白色念珠菌常引起霉菌性阴道炎,可用10%氢氧化钠作白带悬液检查,因氢氧化钠能使粘液及大部分细胞溶解,而真菌却不受影响,这样能使视野更为清晰。还可用龙胆紫染色法,即将分泌物涂于干燥玻片上,干燥后染以1%龙胆紫,随即冲洗后镜检。镜下白色念珠菌形如链状或分枝状,可见到菌丝与孢子。
(三)防癌检查
1.宫颈刮片检查在采集标本前24小时内患者要避免性生活、阴道用药或阴道冲洗等。采集标本所用器具如刮板和阴道窥器等,均应干燥、清洁,避免用润滑剂。用阴道窥器
暴露官颈,在宫颈鳞状与柱状上皮交界处轻轻刮取一周。如子宫颈上盖有较多白带时,应先用干棉球将白带轻轻拭去后再作刮片。取材后涂于玻片上,涂片须薄而均匀,不可用力过重,以防破坏细胞而使其变形。涂后的玻片放到95%乙醇中固定10分钟以上,然后用巴氏或苏木精-伊红染色,检查有无癌细胞。细胞学诊断标准一般常用的是巴氏5级分类。
I级:正常。为正常的阴道细胞图片。
Ⅱ级:炎症。细胞核普遍增大,淡染或有双核,有时染色质稍多,胞浆可有变形,有时可见核周晕及浆内空泡。
Ⅲ级:可疑癌。胞浆改变少,主要改变在胞核,核增大,核形可以不规则或有双核,染色加深,此种改变称为“核异质”,或称“间变细胞”,核与胞浆比例改变不大。
Ⅳ级:高度可疑癌。细胞具有恶性改变,核大,深染,核形不规则,核染色质颗粒粗,分布不匀,胞浆少。但在涂片中癌细胞量较少。
V级:癌症。具有典型癌细胞的特征且量多。
2.子宫颈活体组织检查如阴道细胞学检查或其他检查发现为可疑子宫颈癌时,须进一步通过病理组织的切片检查确诊。取材应在肉眼可疑癌变区,尽可能在鳞状与柱状上皮交界处;亦可在涂抹碘溶液后,在碘液不着色区多处取材;无明显病变者可在3、6、9、12点处取材。活检后可用消毒纱布紧压止血,留一点纱布头于阴道口,嘱患者于12-24小时后自行取出。所取组织放人10%甲醛溶液中送检。
碘液配制法:碘1s,碘化钾2g,加水300mi,放棕色瓶中以免变质。
3.诊断性刮宫如需排除子宫体癌或子宫颈管癌时,必须采用分段刮宫术,即先刮取子宫颈管组织,然后探测宫腔深度,再刮取子宫腔内膜组织,最后取宫颈活检,标本分别固定于10%甲醛溶液中送检。
(四)输卵管通畅检查
1.输卵管通液术术前必须确定患者无内外生殖器急性炎症,手术应于月经干净后3-7天进行。
操作方法外阴消毒后铺巾,检查子宫位置,阴道、宫颈常规消毒后,用子宫颈钳固定子宫颈前唇并稍向外牵引,按子宫腔方向将通液导管放入,并尽量使橡皮塞与宫颈紧贴以防漏液。放好通液导管后,可用20ml注射器连接于通液导管,将无菌生理盐水或0.25%普鲁卡因20ml缓缓注入,如果无阻力,无液体外溢,注完后回吸液体在2ml以内,则表示输卵管通畅。如果注入6-8ml后,即有阻力,患者感到下腹胀痛,应停止注入,待症状好转后再注入,如仍有阻力即为输卵管不通,可待下次月经净后再试,连续3次不通者,可定为输卵管阻塞。此法较通气术简便,且可在通液中加入抗生素、糜蛋白酶或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用以治疗局部炎症;缺点是不能确定哪侧输卵管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