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概述】
产妇在分娩后24小时内,阴道流血超过500毫升者,称为“产后出血”。如处理不当可引起死亡,也是产后死亡原因之一。临床绝不能机械地把500毫升的出血量作为产后出血的惟一诊断指标,因为在估计出血量时,一般往往少于真正的出血量,故产妇的全身情况观察也是很重要的。产后出血相当于中医的产后血崩、产后血晕等病证。产后出血可引起垂体缺血、坏死,导致希恩(席汉)综合征,妇科方面表现为闭经。
【病因病理】
产后出血的原因较常见的是:①子宫收缩乏力:如羊水过多、双胎或多胎、子宫肌瘤、过多使用镇静剂、产程延长、尿潴留、妊高征等引起;
②产道损伤:包括软产道和骨产道损伤2③胎盘因素:如胎盘滞留、胎盘残留、胎盘植入等;前置胎盘和胎盘早剥虽然产前有出血,但有时也可影响到产后,引起产后出血;④全身性慢性病:如肝炎、肾炎、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等。
中医认为引起产后出血的基本病因病理是:
1.气虚 素体气血虚弱,或多产耗气,或产程延长或羊水过多、巨大儿等影响子宫缩复,子宫收缩乏力,气虚无力摄血,而致产后出血。
2.血瘀 产妇因产时耗气,正气已虚,若产时受寒,与胞宫内瘀血搏结,胎盘滞留,瘀血不去,新血不得归经,以致血崩。
3.外伤 产道损伤,胎儿及胎盘娩出后持续不断的下血过多。
【诊断要点】
1.根据产后24小时内,阴道流血超过500毫升,伴全身气血虚弱的症状,如面色苍白、头晕乏力,心悸胸闷等症状。
2.产遭损伤引起产后出血特点是胎儿、胎盘娩出后阴道持续流出鲜红色血液,应及时作阴道检查,明确出血部位,及时止血,以手术止血为主,辅以中医辨证止血。
3.根据产妇以往病史作必要的化验检查,如肝肾功能、凝血功能检查、妊高征有关的检查等。还要了解产妇的妊娠史、妊娠期情况,对诊断产后出血原因有帮助。
4.还有易被忽略的尿潴留引起的产后大出血。
其特点是尿少,膀胱充盈,将子宫推向一侧,子宫体软。导尿后出血立即减少。
5.血液不外流,积滞于子宫腔内,子宫软,子宫体位置升高,体积增大。要与尿潴留鉴别。
【辩证分型】
1.气虚 产后下血如崩,色红,小腹不痛,头晕目花,面目苍白,心悸气短,四肢不温,冷汗淋漓。苔薄,舌质淡,脉沉细而数。
2.血瘀 产后血崩,色紫黯有块,小腹疼痛拒按,按之似有硬块,面色?s白,精神疲乏。苔薄润,脉沉弦或细而数。
3.外伤 胎儿及胎盘娩出后持续出血,色呈鲜红,心烦不安,或精神抑郁。苔薄白,音质淡红,脉沉细。
【分型治疗】
要采用中酉医综合治疗,中医治疗如下:
1.气虚治法:补气摄血。
方药:固本止崩汤加减。
人参12克 黄芪30克 白术12克 熟地30克 当归9克 黑姜3克 阿胶12克(烊冲)仙鹤草30克加减:头晕目眩甚者,加煅龙骨30克(先煎)、煅牡蛎30克(先煎)、茜草根9克;腹痛者,加艾叶炭3克。如汗出肢冷,面色苍白,脉微细欲绝者,为气血虚脱证候,可用独参汤,以益气摄血止血;或用参附汤,或用参附龙牡汤回阳救逆止血。
2.血瘀治法:益气行瘀。
方药:逐瘀止血汤加味。
熟地15克 制大黄10克 赤芍10克 三七粉3克(分吞)没药9克 丹皮9克 归尾9克枳壳10克 桃仁9克 陈阿胶12克(烊冲)黄芪30克加减:腹痛剧,有血块者,加益母草30克、川芎9克、血竭末9克(包煎);伴腹胀者,加木香9克、枳壳10克、香附1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