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急救知识 > 灾难急救 > 正文

地震灾害的应急对策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3-03-12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地震灾害是直接危及人类生存的自然灾害,长期以来,人类在同地震灾害作斗争的过程中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

  平时,要树立“宁可千日不震。不可一日不防”的震情观念;制定家庭防震避震预案;高处勿放重物,大家具应放在墙体薄弱处,桌、床下勿放物,床靠近门摆放;应急物品摆放有序,记住水、电、煤气开关和疏散通道位置;如果处在地震短临预报地区,应准备食品、药品、应急用品等。

  大地震出现的场景,凡是没有经历过强烈地震的人们是无法想象的:当人们听到或看见可怕、强烈、怪异的地声或地光,心理产生巨大恐惧时;当地面强烈运动,有人坐不定又站不稳,居住的房屋剧烈晃动并在瞬间倒塌时;当居室门窗变形,有人急于逃离而难以开启时,当居住房间的物品纷纷坠落、倾倒并发出巨大声响时;当地震恰恰发生在黑夜,有人正在醋睡,突然发生断电断水,四周陷入一片漆黑时;当空气污浊,弥漫着大量尘土、烟尘,令人窒息时;当人们身体失控,不能自主行动,跑不动站不稳时;当有人被晃倒,甚至有上抛、失重的感觉时,当你有以上同感时,您会采取怎样的应急行动?

  1976年唐山7.8级地震时,被埋压的人数高达57万。通过自救与互救,脱险人数达到45万左右,占79%。据对唐山地震中947位幸存者调查,其中,258人采取避震措施,188人获得成功而安全脱险,成功者占采取避震行为者的72%。

  如果您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下能正确面对,还能采取自救互救措施,就可能幸存。

  一、应急反应

  1、大震预警现象

  地震虽然来势汹汹,但可能在短暂时间内给人们带来某些临震的宏观现象,称为大震预警现象。主要有地面初期震动、地声和地光等。

  1)地面初期振动:人们感到大地在“颤动”;

  2)地声:持续几秒到几分钟,强烈、怪异,如雷鸣、大炮或机器轰鸣、狂风呼啸、大树折断声,好似刮风,但树梢和菜叶都不动;

  3)地光:持续几秒到几分钟,明亮而恐怖,五光十色,呈片状、带状、柱状、球状等,亮如白昼;但树无影。

  大震预警时间一般为十几秒。地面首先微动(先颤),此时伴有地声和地光;然后地面大动(后晃);进而房屋倒塌,会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2、地震远近与强弱

  前已叙及,地震时人们感到“先颤”、“后晃”。随着震中距的加大,“颤”与“晃”的时间差会加长,强度会减弱,在一定范围以外,人们就感觉不到“颤”,只感到“晃”了。

  因此,地震时您如果感到颤动不明显,只感到晃动,且比较轻微,说明这个地震离您较远或刚刚开始,一般有十几秒“预警时间”,您可选择合适的避震场所;反之,地震时您如果感到上下颤动,又感到晃动,并且比较剧烈,说明这个地震离您较近或地震已经持续一段时间;如果颤动和晃动都不太强烈时,说明震级不大。

  3、瞬间抉择

  (1)室内避震

  室内房屋倒塌以后,大块倒塌体与支撑物形成的三角空间,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安全地点,被称为避震空间或“安全岛”。例如,炕沿下、床下、桌下,坚固家具附近;内墙墙角;厨房、卫生间、储藏室等开间小的地方(图2-10)。

  例如,唐山地震时位于Ⅺ区、住在4楼的陈元学说,地震那天半夜3:30左右,正准备从厕所出来时发生地震。当时很清醒,用手捂头下蹲,后来听到房屋倒塌声,就随着房子往下降,降到不到2层楼高时,房顶被甩到一边,厕所墙也倒,脚底下预制板随着下沉,自己落在废墟上蹲着。这栋楼大房间全部倒塌,小房间、厨房、厕所只倒了3,4两层。全楼幸存者绝大部分躲在小房间。

  注意:不利于避震的场所是没有支撑物的床、地板;地震时不要乘电梯,一般也不要选择跳楼这一避震方式。

 

  (2)室外避震

  拟选择开阔、安全的地方,到至高点。

  注意:应避开高大建筑物、烟囱、胡同、架空管道、高压线、变电器、桥梁、山坡陡崖、危岩滚石、河岸地带。汽车司机拟在安全地带刹车,火车司机拟采取紧急制动措施。


  例如,唐山地震时位于XI区,居住平房的孙荣珍说,地霞那天天气闷热,半夜起来洗了澡,再躺下睡不着,忽听到像是刮大风的声音(地声),就起来关窗,可是没风,又见窗外红亮(地光),以为弹药库失火,就往外跑。她跑出去又回来喊丈夫和儿子,这时听到脚下有声响,感到地动(地面初期震动),意识到地震。由于门变形打不开,于是四人跳窗而出,刚到院内房子就倒了。

  (3)学校、工作岗位避震

  拟躲在桌下或大设备下;特殊部门应按地震应急预案运作。

  注意:关闭机器和易燃易爆有毒物阀门、切断电源。

  (4)公共场所避震

  拟选在排椅下、舞台脚下、课桌下、讲台旁、柜台下(图2-11)。

  注意:停止一切正常活动;撤离有序,切忌拥挤。



图2-11在学校、公共场所、室外避震正确方式

  例如,唐山地震时,位于X度区的唐山钢厂干部张士勤正在食堂用餐。他那天晚上(3:30左右)没吃几口就听到隆隆声响,像打雷(地声),感到地面颤动(地面初期震动),意识到发生地震。刚跑出5m灯熄了,地连跳带晃,脚底下像没了根,心里着急步子迈不开。食堂门窄,平时只能一人通过,地震时拥挤谁也出不去。当摸到门以后刚迈出前腿,整个食堂趴了架被压住。门内侧最惨,有许多人被埋压,惨不忍睹。从听到声响到被埋压,仅十几秒时间,在食堂用餐者有30~40人,跑出去十几个人,一位老者未跑,蹲在饭桌下未受伤,其余二十几人均被砸死在门口。

  (5)“伏而待定”法

  一位亲身经历过1920年海原8.5级地震的老者描述:“在屋内感觉地震时,要迅速趴在炕沿下,脸朝下,头靠山墙,两只胳膊在胸前相交,右手正握左臂,鼻梁上方两眼之间的凹部枕在臂上,闭上眼、嘴,用鼻子呼吸”(图2-12)。

  此外,地震时也可以蹲下或坐下,蜷曲身体,降低重心;还可以抓住牢固物体,防止摔倒而致伤。

 

  二、困境脱险

  震后自救,指地震后人们利用自身的条件排除危险.保存生命的措施。

  1、震后困境

  强烈地震以后,打破了人们日常的平静。

  (1)失去联系

  如家人伤亡,或找不到亲人;或独自在外,无法与家人联系;或没有交通工具,无法回家。这一切给幸存者精神上带来巨大的创伤。

  (2)危险境地

  地震使自己身体受伤;或被困在高层建筑内、断桥上,或其他危险环境中;或被埋压在废墟中。

  (3)次生灾害

  譬如,地震引起的火灾、毒气泄漏、爆炸等;社会治安混乱,坏人趁火打劫,实施犯罪等。

  2、应急求生

  (1)被埋压对策

  如果地震时不幸被埋压,在精神上千万不能崩溃,要树立生存的勇气和信心,千方百计保持正常呼吸,等待救援;争取暴露双手和头部;保存体力。不要大声呼喊和勉强行动,当听到地面有人时,想尽一切办法发出呼救信号;防止灰尘呛闷窒息;如与外界联系不上,要分析并判断自己被埋压的位置,开辟通道,寻找脱险捷径。万一费时费力,难以脱险时应立即中止;寻找食物、水、药品,当面临被渴死的危险时可以饮尿求生;尽力扩大生存空间;寻找利器,保持空气流通。

  例如,唐山地震后,由于煤矿塌方使开滦煤矿陈树海等五名矿工被困在井下,他们靠矿井中的水维持生命,熬过15个昼夜以后终于获救;又如唐山地震时,田惠英年仅12岁,全家被埋在倒塌的楼房里,父母和哥哥相继死去,她牢记母亲嘱托“不管怎么样也要挺着!”“照顾外甥,实在渴了,你们喂他点唾液。他的尿也想法留着,渴极了也顶用”,就这样在废墟下坚持三天三夜,终于获救。

  (2)防止新侵害

  震后一般余震不断,生存环境可能进一步恶化,要有这样的心理准备;等待救援要有一定的时间,要有足够的耐心;尽量改善生存环境,设法脱险;闻到有毒有害气体的异味或灰尘太大时,用湿衣物捂住口、鼻;设法避开身体上方不稳定的悬挂、易倒塌物品;扩大并保护生存空间,设法支撑残垣断壁;不要随便用水、用电,不要使用明火,因为空气中可能有易燃气体充溢;长期处于黑暗中的眼睛,不能立即受强光刺激;进水进食要循序渐进,以免肠胃受害。

  (3)迅速脱险

  从危房中撤出,到开阔的地方去。临走时要灭掉明火,关闭煤气开关,切断电源和火源;在有关人员指挥下,撤离教室或公共场所,防止拥挤造成伤害;不要轻易回到危房中,谨防余震威胁。尽快与家人团聚并按震前家庭计划行动,或与服务处所联系,到规定的疏散地点避震。

现场急救

  一、地震伤害类型

  地震发生以后,人们往往会引起不同的伤害。

  1、机械性外伤

  指人们被倒塌体及其各种设备的直接砸击、挤压下的损伤,一般占地震伤的95%~98%。受伤部位有头面部伤、骨折。其中,颅脑伤的早期死亡率很高,骨折发病率占全部损伤的55%~64%,软组织伤占12%~32%,其余为内脏和其他损伤。地震伤死亡的原因主要是创伤性休克

  2、埋压窒息伤

  指人们在地震中不幸被埋压身体、或口鼻,从而发生窒息。在地震引起的地质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中,能将整个人体埋在土中,虽无明显外伤,但可能窒息死亡。

  3、完全性饥饿

  指人们在地震中被困在废墟空隙中,长期断水断食;环境或潮湿、寒冷,或闷热、污浊,使人体代谢紊乱、抵抗力下降,濒于死亡,被救出以后口舌燥裂、神志不清,全身衰竭,往往在搬动时死亡。

  4、精神障碍

  指地震时强烈的精神刺激出现的精神应激反应。常见的症状是疲劳、淡漠、失眠、迟钝、易怒、焦虑、不安等。

  5、淹溺

  指地震诱发水灾引起。要创造条件实施空中或水上救护,但由于地震淹溺者往往有外伤,因此,增加了治疗难度。

  6、烧伤

  指地震诱发的火灾、或有毒有害物质泄漏乃至爆炸引起。由于地震火灾往往难以躲避,因此,导致砸伤、烧伤的复合疾病,也增加了治疗难度。譬如,海城地震后因防震棚失火,烧伤980人,烧死341人。

  7、冻伤

  指地震发生在严冬,在没有取暖设施的条件下引起。譬如,海城地震发生在1975年2月,正是严寒的冬季,由于人们临时住在防震棚中,故冻伤578人,冻死372人。

  二、震后互救

  震后互救,指地震后灾区幸免于难的人们,对被埋压人员实施救助的措施。

  由于多种条件的制约,外界救援人员不可能即刻到达现场。因此,灾区人民开展互救活动近又快,还熟悉情况,所以,在减轻地震灾害方面,具有难以替代的作用。

  1、快速救人

  据1983年山东菏泽地震统计,震后20分钟救活率达到98.3%以上,震后1小时救活率下降到63.7%,震后2小时还救不出的人员中,因窒息而死亡的人数占死亡总数的58%以上。图2-13给出地震伤员挖出时间与救活率的关系,显而易见时间愈长,生还的可能性愈小。

  2、救人原则

  (1)先近后远

  先救近处的人。不论是家人、邻居,还是萍水相逢的路人,只要近处有人被埋压就要救。如果舍近求远,会错过救人良机。

  (2)壮大力量

  先救青壮年、容易救的人、医护人员、解放军等,旨在壮大互救力量。

  (3)安全第一

  始终要把安全放在首位,防止对被埋压者造成新的伤害。

  3、一般方法

  震后救人,要根据变化的环境与条件,因地制宜地采取相应的方法。

  (1)准确定位

  根据建筑物倒塌特点,判断被埋压者的位置。例如,建筑物倒塌以后经常形成一些“安全岛”,在这里有时可以找到遇险者;可用人工喊话、敲击、地震犬、被埋压者呼叫等方式寻找被埋压人员;也可请被埋压着家属、同事或邻居提供被埋压线索;或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如红外线探测技术、测声定位技术、光学目视探测定位技术、无线电测向定位技术等寻找;还可以根据现场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判断被埋压人员位置。

  (2)扒挖技术

  当自己的亲人被埋压时,心急如焚尽在情理之中,但是在扒挖时千万不能鲁莽。例如,1966年3月邢台地震时,马兰一名群众用三齿挖父时,救人心切,不慎在其父亲头部砍出三个洞,其父当即死亡,亲人悲痛欲绝,血的教训十分深刻。

  注意:用工具扒挖时,当接近被埋压者时不得使用利器;扒挖过程要力求分清支撑物与埋压物,尽量保护支撑物;扒挖时尽早让封闭空间与外界沟通,以便新鲜空气进入;扒挖时如灰尘过大,可喷水降尘;扒挖过程中可将水、食物、药品递给被埋压者,以延长其生命。

  (3)施救技术

  先将被埋压者头部暴露,清除其口、鼻异物,再使其他部位露出。例如,唐山地震时的一名农家妇女,每救一人,只暴露其头部,然后再救别人,结果她在不长时间内救活数十人;对于头部暴露后不能自行脱险者,要在暴露全身以后再抬救出来,不可强拉硬拖。

  (4)护理技术

  对于在黑暗、窒息、饥渴状态下埋压过久的人,应蒙上眼睛,以避免强光刺激;缓慢呼吸新鲜空气;缓慢进食进水:避免被救人员情绪上过于激动。

  (5)搬运技术

  对于重伤员,应送往医疗点救治;对于骨折、危重伤员,要有相应的护理措施。

   三、避震要则

  当人们生命面临着巨大威胁时,强烈的求生欲望将会支配人们作出各种应急反应。至于如何避震,由于情况复杂多变,不可能有固定的方法、一成不变的模式。下列原则可以参照:

  1、避震地点

  我国多数专家认为,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选择。但不能一概而论,要在比较中选优。

  如果居住在不坚固的平房,遇到白天发生的地震,室内又没有避震空间,距房门很近,室外开阔且安全,一般选择室外避震;反之,如果居住在坚固的楼房,恰逢夜晚发震,室内又有避震空间,人距房门远,室外不开阔或不安全,则应选择室内就地躲避。

  古人的避震经验,值得学习借鉴。例如,经历了1556年陕西华县8.5级地震的进士秦可大在《地震记》中描述“卒然闻变,不可疾出,伏而待定,纵有覆巢,可冀完卵”。其意思是,地震突然发生时应在室内“伏而待定”,即使房屋倒塌,人亦可安然无恙。

  2、避开人流

  因为在各种场合,人流容易乱挤乱拥,可能遭到意外伤害。为防止在人流中摔倒,可以把双手交叉于胸前,用肩、背顶住外部压力,随人流而动;避免被挤到墙壁或栅栏处:如果万一摔倒在地,不要追究责任,要立即爬起来。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