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小时1次。中、轻度疼痛可口服,舒喘灵2~4mg/6小时或间羟舒喘宁2.5~5mg/8小时,亦可气雾
吸入0.2~0.25mg,2~4小时1次。以气雾吸入较好,因用药量少而起效迅速。气雾吸入时应注意:
①首先大口把气呼完;②开始深吸气时把药液吸入;③吸气完摒气3~4秒钟;④然后卷唇将气慢慢
呼出。常用量每次吸入2口,可维持4~6小时。但一般反映β受体兴奋剂疗效不太满意,且仍有心
悸、颤抖等副反应,因而未能被普遍采用。可是气雾法应用方便、作用迅速,仍可一试。
(五)钙通道阻滞剂:该类药物干扰Ca 透过细胞膜,并阻止Ca 由细胞内库存中释出而松解
平滑肌收缩,为心血管疾病治疗上的一项重要进展。应用硝苯啶(Nifedipine,尼福地平),商品
名:心痛定、利心平20~40mg治疗原发性痛经。给药后10~30分钟子宫收缩减弱或消失,肌肉收缩
振幅、频率、持续时间均下降,基础张力减少,同时疼痛减轻,持续5小时,无特殊副反应。
(六)维生素B6及镁—氨基酸螯合物:利用维生素B6促进镁离子(Mg )透过细胞膜,增加胞
浆内Mg 浓度之作用,来治疗原发性痛经。每日量200mg,4周后可见红细胞镁含量显著增加。亦可
与镁—氨基酸螯合物合用,每种各100mg,日服2次,治疗4~6个月,痛经的严重程度及持续时间均
呈进行性下降。
(七)棉酚及中成药:醋酸棉酚20mg,日服1次,连用3~6个月,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可达95%
以上。但可能产生明显副反应,如乏力、心悸、恶心、水肿、头晕、潮热、厌食、渗透性腹泻等,
严重的还可发生血小板减少,低钾血症等。中成药有桂枝茯苓丸或桃仁承气汤,每日量5g,分次于
早、晚餐前30min服用,连续30天。有人报道缓解率可达80%,未发现有消化道症状及皮疹等副反应
。
继发性痛经
继发性痛经之治疗原则是针对引起痛经的病变进行特异性治疗。
因宫腔节育器所致之痛经,可应用PGs合成抑制剂治疗,在缓解痛经的同时又可减少月经量。
近年有带孕酮的节育器,可使月经血中PGs含量下降,以缓解痛经严重程度;对疗效仍不显著的病
人宜取出节育器、改用其它避孕措施。
治疗痛经单方
处方与用法:白芥子3克。研末,敷于肚脐上以医用胶布固定;用热水袋(水温约50℃)熨烫,每日3次。每次30分钟。可以在月经来潮前2天开始使用,连用3次即可。下次月经来潮前如法用药,连用3个月经周期。
功效:行气止痛,主治痛经。一般用药2小时可以止痛,提前用药可预防疼痛发生。
1、 玄灵止痛汤: 玄胡、醋炒五灵脂、白芍各10-30克,当归、川芎、甘草各10-20克,为主方。气滞血瘀型加柴胡、香附、桃仁各6-15克;寒凝血瘀型主方加艾叶、吴茱萸各10-15克;血热挟瘀型主方加丹皮、炒栀子、黄芩各10-20克;气血虚挟滞型主方加黄芪、党参、熟地各10-20克。本方水煎服,每日一剂,分3-4次服。每次月经前3-5天开始服用,至经净痛止。连服3个月经周期为一个疗程。
2、 加位少腹逐瘀汤: 当归10克 川芎6克 赤勺10克 延胡索10克 炙没药6克 炒蒲黄10克 灵脂10克 小茴香3克 干姜3克 肉桂3克 益母草30克 泽兰10克。本方的主要功效为:活血去瘀,温经止痛。适用于寒凝血瘀型痛经。本方水煎内服,忌食生冷。
3、 甘橘调经饮: 干松10克 蚕砂10克 荔枝核12克 山楂6克 清橘叶6克 此方主要功效:行气、舒肝,活血、调经。适用于气滞血瘀型痛经。本方宜水煎服,经前3天开始服用,每日一剂,连服5-7天。
4、 归芍棱乌萸草汤: 当归12克 白芍30克 醋炒三棱、炙甘草各6克 乌药、山茱萸各9克。阴虚血滞去乌药,加生地、丹皮、沙参;阳虚寒凝加肉桂、巴戟天、红花;肝肾亏损加狗脊、枸杞子、女贞子、旱莲草;便溏加茯苓、炒白术;呕吐畏寒肢冷加吴茱萸、生姜;口苦心烦加竹茹、栀子。于经前3日开始,每日一次水煎服,用至经净;3个月经周期为一个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