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基础传统认为,乳腺痛的女性是神经质的。Patey描述乳腺痛患者的通常特征为恐癌症。他的经验提示一些乳腺痛女性也有潜在的性心理焦虑,并提出予以关注。
必需脂肪酸乳腺痛的女性存在异常的脂肪酸,以及血浆必需脂肪酸血浆水平低。必需脂肪酸,如γ亚麻酸,是花生四烯酸通道和细胞膜的成分。在细胞膜内,必需脂肪酸提供膜的弹性和通透性,影响受体的亲和力,如雌激素受体。乳腺痛可能不是激素血浆水平所引起的,而是通过一种超量的终末器官反应,激素受体异常导致夸大的局部反应。妇女的饱和和不饱和脂肪酸比例增加可能引起雌激素和孕激素受体的异常敏感。乳腺痛对使用富含脂肪酸的月见草油治疗有效说明,必需脂肪酸对缓解乳腺痛起一定作用。
研究显示周期性乳腺痛妇女的泌乳素是正常的,但对促甲状腺释放激素或促性腺释放激素刺激出现异常高峰反应。甲状腺功能和黄体期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基本检测都是正常的。在一些患者中出现泌乳素的高峰,但并非出现在所有的周期性乳腺痛的患者中。那些有高峰反应的患者对药物治疗更有效20。泌乳素可影响乳腺上皮的生长和分化已被证实。正常的泌乳素分泌随每日和季节性变化的。因此,推断乳腺痛的机理是女性泌乳素分泌失调13。泌乳素分泌的异常能够解释为什么溴隐亭在治疗乳腺痛时有效。进一步的证据支持咖啡因和心理压力与乳腺痛的关系,咖啡因和心理压力对人体有内分泌作用,包括泌乳素与孕酮的增加。
乳腺痛患者的黄体可分泌正常水平的雌激素和低水平的孕激素,这被一项研究证明。该项研究结果显示,乳腺痛患者,与对照组相比有正常水平的雌激素和低水平的黄体期血浆孕激素17。其他研究没有显示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异常。
内分泌病因周期性的乳腺痛,多发生在有生殖能力的年龄,并经常由于停经而自愈,这提示可能是内分泌原因所致。研究显示,雌二醇能刺激乳腺上皮,孕酮能刺激乳腺腺泡的发展,导致女性乳腺结节形成和经前期不适。理论上包括雌激素的增加、异常的雌孕激素比例、异常的孕激素水平、黄体功能不足和泌乳素异常。然而,乳痛症患者血浆激素水平未发现异常。
乳腺痛的病因乳腺痛的病因尚未确定。提出ANDI概念的学者认为乳腺痛属于乳腺变化的正常范围,与那些没有乳腺痛的妇女相比在乳腺的组织学上没有变化,提示乳腺痛没有组织学依据。一些女性月经前乳腺胀痛,但没有全身水肿。
乳腺外疼痛一些患者主述乳腺痛,可能疼痛不是出自乳腺,这种疼痛患者的90%都是单侧。非周期性乳腺痛需要与肌肉与骨骼痛鉴别,后者几乎皆为单侧,疼痛部位是肋软骨关节或侧胸壁。这些患者多有肋软骨炎或称Tietze综合征,其典型症状是肋软骨明显触疼。其他非乳腺痛的原因包括咽痛、颈神经根压迫、胆囊炎、胃食管反流性疾病。治疗是针对病因和对症的处理。Tietze征或肋软骨炎,用利多卡因和氢化可的松或非甾类抗炎药物封闭,不论对局部或全身均效果良好。这些患者的疼痛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并推荐到普通外科或物理治疗。
非周期性乳腺痛非周期性乳腺痛是指疼痛位于乳腺内,与月经周期明显不相关。疼痛不对称,常为单侧,并常被描述为烧灼感、牵涉痛和跳痛。多发生于稍年长的人群,最多见于40岁年龄组9。此人群中多为局部痛,按压此点可以引起严重疼痛,但其余处乳腺正常。
周期性乳腺痛周期性乳腺痛和月经周期相关,在月经周期开始前疼痛增加。严重病例,疼痛可持续整个周期的大部分时间,但在月经开始时消退。周期性乳腺痛是乳腺痛最常见的类型,且对治疗反应最好。周期性乳腺痛患者的平均年龄是35岁左右9。周期性乳腺痛通常是双侧的,且最常位于外上象限,也可与乳腺结节有关。通常被描述为轻柔的或沉重的胀痛。它也可放射到肋间臂神经所属的上臂内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