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盆腔炎是常见的妇科疾病,多发生于性活跃期、产后、剖宫产后、流产后及宫腔内手术操作后。病原体多为混合性感染。炎性包块可局限于1个部位,也可同时累及几个部位,感染可导致输卵管卵巢脓肿、输卵管炎性纤维化增生、输卵管腔或伞端闭锁致不孕。盆腔脓肿、盆腔脏器相互粘连,形成炎症性粘连包块、包裹性积液等。
2.3 盆腔炎腹腔镜术中、术后情况比较
收集2003年3月至2006年12月本院妇科病房以手术方式治疗盆腔炎性包块患者49例,年龄15~51岁,均有腹痛发热、阴道分泌物增多、下腹压痛、宫颈举痛、子宫体及附件区压痛,血象及中性分类升高,B超示1个或多个包块回声和腹腔积液。行腹腔镜手术26例,开腹手术23例。
2.1 盆腔炎腹腔镜手术组
2.4 随访情况
所有患者术前化验及检查无手术禁忌证,给予足量抗生素联合用药治疗1~3d。(1)腹腔镜组:取标准腹腔镜手术体位,采用全身麻醉,CO2压力设置13~15mmHg,脐正中作10mm切口Tyocar穿刺后置30°腹腔镜,切开脐至左右髂前上棘中外1/3处皮肤5mm,穿入相应Tyocar置入器械。手术时15°臀高头低位,以拨棒或无损伤抓钳或吸引器头小心分离,推开网膜、肠管等盆腔脏器的粘连,进入脓腔,取出数毫升脓液做培养加药敏试验。若为输卵管积脓又无生育要求者,行患侧输卵管切除或附件切除,有生育要求者,行输卵管造口以利于脓液排出,最后大量生理盐水自上而下冲洗盆、腹腔,直至澄清,最后腹腔内注入0.5%甲硝唑溶液200ml、地塞米松5mg、糜蛋白酶8000U,麦氏点置引流管1根以利充分引流。术后抗炎治疗5~7d。(2)开腹手术组: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于脐耻之间作纵行腹壁探查切口进入盆腔。按照苏应宽、刘新民主编的《妇产科手术学》第2版中盆腔脓肿的手术术式进行。根据患者的病变范围、年龄、有无生育要求作全面考虑,以切除病灶为主,年轻妇女附件切除尽量保留卵巢功能,有生育要求行输卵管伞端造口术。年龄大、双附件受累或附件脓肿反复发作者,行双附件切除及子宫次全切。术时大量生理盐水冲洗盆、腹腔,其内留液及麦氏点引流管与腹腔镜组相同。术后抗炎治疗8~10d。
传统观点认为,静滴抗生素是治疗本病的首选,感染控制之前过早手术干预会导致组织过度损伤和感染扩散,但抗生素静滴治疗盆腔脓肿存在一定困难,如广谱抗生素治疗24~72h后或经抗生素治疗无效的盆腔炎性包块,宜手术治疗[1]。对于盆腔脓肿破裂或可疑破裂的应急诊手术,避免导致严重后果。作者认为,盆腔炎性包块手术越早,纤维化粘连尚未形成,炎性渗出尚未机化,粘连带较软,未形成坚固的纤维带,粘连越容易分离,可降低手术难度,缩短手术时间,更容易恢复盆腔脏器的正常解剖结构,恢复并满足部分患者的生育功能。
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见表1。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切口感染、住院时间,腹腔镜组均优于开腹手术组,差异均有显著性。表1 两组术中和术后情况比较(略)
盆腔炎是指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的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的炎症性疾病,发病急,症状严重,可因败血症危及生命。作者应用腹腔镜治疗盆腔炎性包块,并与开腹手术治疗作对比,结果报告如下。
2.2 开腹手术组
26例均在镜下完成,无中转开腹。26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粘连,均行粘连松解分离术,加脓肿或积液引流术8例,加一侧附件切除8例,双侧输卵管切除或开窗10例。右下腹置放引流管于72h内拔出。全组患者术后6d拆线出院。切口愈合良好,无感染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