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疾病大全 > 妇科疾病 > 妇科症状 > 更年期 > 正文

更年期症状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2-08-21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保持良好平稳的心态
办事不可急燥
以下是在互连网查德:
女性由中年步入老年的过渡期,称为更年期。在这个时期,由于卵巢功能逐渐衰退,合成与分泌的雌激素、孕激素日趋减少,植物神经调节功能渐失平衡,各个器官、神经系统的衰老等引起人体一系列生理与心理的改变。我国妇女绝经平均年龄约50.4岁,在停经前、后5年左右,有的妇女随着经期无规律、经血时多时少,逐渐过渡到停经,其他症状表现也较轻微,不知不觉地安然度过了更年期。但约有1/3以上的妇女会出在较明显或严重的症状,有的甚至可缠绵十多年,给这些妇女带来痛苦和烦恼。更年期是女性生活中的一个自然过渡时期,并非病态情况,也不是健康问题。作为一种正常的生物学转化过程,女性更年期大约在三十几岁就开始了。这时,女性体内的雌激素和孕激素分泌开始慢慢减少。一般来说,这时女性并没有感到多少变化。40岁以后,这个过程加快。但对大多数女性来说,她们意识到更年期的来临是由于月经变的不规律,慢慢地月经完全停止。不过,也有部分女性会有一些更年期症状,比如说,潮热,出汗,阴道干燥,张力性尿失禁、情绪波动,忧郁,睡眠不好。不过,目前医学界对于情绪波动,忧郁,睡眠不好是否由更年期引起还有不同看法。一般来说,女性在50岁左右完全停经。也有人在40多岁就停经的。还有人到快60岁才停经。如果女性停经一年,可以认为更年期已经结束。更年期症状最普遍的是潮热。在美国,每4位女性中就有一位会有更年期潮热症状。中国女性更年期有潮热的也不少。约有2/3的女性在更年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潮热、多汗症状。发作时头部有重压感,随之面部会出现烘热、潮热,向颈部和全身扩展,约半小左右逐渐消退,尤以夜间睡眠时较为频繁。随着潮热的出现,汗也从头、颈部延及上胸、背部渗出。这种现像是由于雌激素分泌的波动而造成的。白天,突然的潮热可以使您感到很尴尬,可以使得衣服被汗湿。晚上,潮热可以产生盗汗,使您睡不好。如果晚上出现几次盗汗,可以折腾的整个晚上睡不好,影响到第二天的工作。潮热的发生次数,强度和持续时间都会波动。有的人潮热持续一个月就消失了。有的人潮热持续几个月消失,过几个月又重新出现。不过,只有百分之二十的女性潮热持续4年。情绪不稳定也是较突出的症状,有时急躁易怒,有时又抑郁淡漠,还会猜疑多虑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在潮热出现时可伴有心悸、心前区不适等。此外尚可出现头眩耳鸣、失眠多梦、食欲不振、皮肤干枯,容易发生骨痛、骨折等。由于雌激素逐渐消失,阴道粘膜变得平滑、干燥。阴道干燥在更年期很常见。主要是由于阴道分泌减少所引起的。而阴道分泌减少


  女性如何安全度过更年期?女性由中年步入老年的过渡期,称为更年期。在这个时期,由于卵巢功能逐渐衰退,合成与分泌的雌激素、孕激素日趋减少,植物神经调节功能渐失平衡,各个器官、神经系统的衰老等引起人体一系列生理与心理的改变。我国妇女绝经平均年龄约50.4岁,在停经前、后5年左右,有的妇女随着经期无规律、经血时多时少,逐渐过渡到停经,其他症状表现也较轻微,不知不觉地安然度过了更年期。但约有1/3以上的妇女会出在较明显或严重的症状,有的甚至可缠绵十多年,给这些妇女带来痛苦和烦恼。更年期是女性生活中的一个自然过渡时期,并非病态情况,也不是健康问题。作为一种正常的生物学转化过程,女性更年期大约在三十几岁就开始了。这时,女性体内的雌激素和孕激素分泌开始慢慢减少。一般来说,这时女性并没有感到多少变化。40岁以后,这个过程加快。但对大多数女性来说,她们意识到更年期的来临是由于月经变的不规律,慢慢地月经完全停止。不过,也有部分女性会有一些更年期症状,比如说,潮热,出汗,阴道干燥,张力性尿失禁、情绪波动,忧郁,睡眠不好。不过,目前医学界对于情绪波动,忧郁,睡眠不好是否由更年期引起还有不同看法。一般来说,女性在50岁左右完全停经。也有人在40多岁就停经的。还有人到快60岁才停经。如果女性停经一年,可以认为更年期已经结束。更年期症状最普遍的是潮热。在美国,每4位女性中就有一位会有更年期潮热症状。中国女性更年期有潮热的也不少。约有2/3的女性在更年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潮热、多汗症状。发作时头部有重压感,随之面部会出现烘热、潮热,向颈部和全身扩展,约半小左右逐渐消退,尤以夜间睡眠时较为频繁。随着潮热的出现,汗也从头、颈部延及上胸、背部渗出。这种现像是由于雌激素分泌的波动而造成的。白天,突然的潮热可以使您感到很尴尬,可以使得衣服被汗湿。晚上,潮热可以产生盗汗,使您睡不好。如果晚上出现几次盗汗,可以折腾的整个晚上睡不好,影响到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