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 |
2、药效学及机理研究
蒋毅等综述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中药作用机理为:(1)调节前列腺微量元素(Zn)水平,包括直接增加前列腺Zn内含量及使前列腺内含Zn金属颗粒增多;(2)调节前列腺液的PH值与药物渗透性;(3)调节免疫降低前列腺液中异常升高免疫球蛋白,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4)抗病原微生物,活血化瘀及对症治疗,清热解毒利湿中药药理作用为抗菌,消炎,利尿,解热,镇静等。活血化瘀药物使腺管通畅,及腺体分泌排泄通畅,增加网状内皮细胞吞噬功能。贾玉森等[13]观察了前列腺炎栓(由黄连、赤芍、冰片等中药组成)对大鼠非细菌性慢性前列腺炎模型的组织病理学影响,其结果显示:前列腺炎栓具有修复前列腺组织、恢复前列腺分泌功能的作用。毕焕洲[22]发现慢性前列腺炎并非单纯的感染性疾病,其更多的机理是因为感染而致的前列腺免疫功能、前列腺抗菌因子、超氧化物歧化酶及前列腺内氧自由基水平异常;中药的治疗优势在于增大药物在前列腺内浓度而杀灭病原体的同时,还具有提高前列腺内锌离子浓度、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及使前列腺内免疫球蛋白恢复正常的作用。
3、临床研究
慢性前列腺炎(CP)是中青年男性常见疾病的泌尿男科门诊疾病的25%,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且临床表现复杂,主观症状多种多样。其心身症状主要表现为焦虚、抑郁、躯体化等。随着生物—生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发展人们意识到CP属于一种心身疾病,心理因素在CP的病因及治疗中均占重要比重。单纯心理治疗效果欠佳,将前列腺炎治疗由“清热利湿,化瘀排浊”的基础上增加“舒肝解郁”,以此指导组方进行中药的整体调节。可有效改善CP患者躯体及心理症状。
徐福松将前列腺炎分为热毒型、湿热型、瘀血型、肾虚型和中虚型5个证型。(1)热毒型:治疗宜清热、解毒、凉血为主,常用药物有:银花藤、野菊花、紫花地丁、连翘、半边莲、荔枝草、三菱、莪术、牡丹皮、碧玉散等。(2)湿热型;治疗宜清热导湿,方选萆薢分清饮加减,常用药物有:萆薢、茯苓、车前子、丹参、黄柏、苍术、川朴花、生薏仁、石菖蒲、碧玉散等。(3)瘀血型:治疗宜活血化瘀为主,方用王不留行汤。王不留行、丹皮、丹参、皂角刺、桃仁、三棱、莪术、怀牛膝、炮山甲、苏木、红花、赤芍、川芎等。(4)肾虚型:治疗宜补肾摄精为主,方用菟丝子丸加减。常用药物:菟丝子、茯苓、怀山药、沙苑子、车前子、石斛、生地、熟地、续断、益智子、远志等。(5)中虚型:治疗宜益气补脾,方选补中益气汤加减。常用药:党参、黄芪、茯苓、芡实、柴胡、升麻、煅龙骨、煅牡蛎、白术、陈皮、炙甘草等。
4、治疗
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呈现整体与局部,辨病与辨证,中西医药及内服与外治相结合的状况。杨吉相以前康宁冲剂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精浊,湿热瘀阻证)100例显效率68%,总有效率89%。贾玉森等以前列腺炎栓治疗非特异性前列腺炎(湿热夹瘀证)104例经肛门直肠给药,结果表明:其近期治愈率为23.1%,总有效率84.6%。
前列腺增生(BPH)
1、理论研究
肾虚气化不利和瘀血内阻是BPH发生的两个最重要因素,气虚血瘀是发生的主要病理机制,本虚标实是病机特点。治疗上采取攻补兼施方法,即补肾治疗同时,对活血化瘀,消癓散结也重视。
2、药效学及机理研究
贾金铭等通过动物实验对消癃通闭治疗BPH的机理做了深入研究:以放射配体实验研究发现,该中药对犬大脑皮层a1受体具有明显抑制作用;通过3H—TDR进行了中药消癃通闭对小鼠前列腺上皮细胞DNA合成影响的研究,结果显示:该药对小鼠前列腺的生长、DNA合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运用流式细胞技术研究发现,消癃通闭可延长大鼠前列腺上皮细胞DNA合成期G2+ M期, 即抑制了前列腺上皮细胞的有丝分裂;从而抑制了前列腺上皮细胞的生长;用免疫组化染色对大鼠前列腺组织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研究发现;该药能明显抑制前列腺组织bFGF的表达;进而抑制了前列腺上皮及间质细胞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