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期对体重、身长、皮下脂肪、中上臂围等生长发育指标进行监测,有利于轻度或早期
营养不良患儿的诊断与治疗。中上臂围测量方法是取左上臂自肩峰至尺骨鹰嘴联线的中点,以软尺测量通过该点水平的周长。
预 防 加强儿童保健工作,大力宣传和普及科学育儿知识,加强营养指导,积极防治各种疾病。
治 疗 治疗原则为消除病因、调整饮食及改进喂养方法。
(一) 加强护理
良好的护理可减少继发感染的机会。做好食具、皮肤及口腔清洁卫生。保证充分睡眠,安排适当户外活动,定期进行生长监测,每周测体重1次,每月测身长一次。
(二) 消除病因 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如急慢性感染,及时改进不当喂养方法。
(三) 调整饮食
应根据患儿病情程度、消化功能强弱及对食物耐受能力,逐步调整饮食。患儿需要的热能和蛋白质一般应大于同年龄或同身高的正常小儿,以供给赶上正常应有水平的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热量。
1.热量供给
婴幼儿发生I度
营养不良时,消化功能及对食物耐受能力接近正常小儿,仅需适当调整饮食,供给足够热量,即可达到疗效。Ⅱ度和Ⅲ度
营养不良患儿因消化功能与对食物耐受力均差,常并发消化道功能紊乱,因此在原有膳食基础上从小量开始,逐步调整饮食。
浮肿型多补充蛋白质,消瘦型多补充热量。可按患儿实际体重计算,从每日167~251kJ/kg( 40~60 kcal/kg )开始,以满足基础代谢需要。若消化吸收功能较好,可逐渐增加至每日502~627kJ/kg( 120~150kcal/kg ),待体重接近正常时,再调整恢复到正常生理需要量。
2.饮食选择
应选择易消化、高热量与高蛋白质( 每日2~3g/kg 或更多 )的食物,并补充适量的各种维生素与矿物质。食物应从流质、半流质到饮食、辅食添加应从少量开始。
重症者可短期应用稀释奶、酸奶或脱脂奶等。对奶类
过敏者,可选用豆浆、豆类代乳粉等。
3.喂养方法 进食困难者,必要时可用鼻饲管喂养,待病情好转后,改用滴管或直接母乳喂养。
(四) 促进消化及代谢功能
口服各种消化酶如胃蛋白酶等以助消化。肌内注射蛋白同化类固醇如苯丙酸诺龙,以促进蛋白质合成及增进食欲,每周1~2次,每次10~25mg,连用2~3周,用药期间应供给足够蛋白质。
食欲差者可皮下注射胰岛素,每日1~2次,每次 2~3 IU,注射前先服20~30克葡萄糖或静脉注射25%葡萄糖40~60ml,以防发生低血糖,可持续应用1~2周。
中医中药如参苓
白术散等加减,并可配合捏脊、推拿等,亦可采用理疗和体疗,以帮助消化,促进吸收。
(五) 支持疗法
食欲差者可鼻饲要素饮食,其为不必经消化即可吸收的营养物质,含有葡萄糖、氨基酸、维生素及矿物质等,或静脉滴注高营养液如15%乳化脂肪,5%水解蛋白或等渗氨基酸溶液等,亦可少量多次静脉输注全血或血浆。
(六) 并发症治疗
积极治疗各种继发感染及并发症,矫治并存的贫血与各种维生素、微量元素缺乏症。及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注意补液总量及速度,以防发生心力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