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疾病大全 > 癌症 > 肿瘤 > 直肠癌 > 正文

大肠癌饮食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3-08-13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②鲜鹅血50—100毫升,每日1次口服。治疗消化系统肿瘤,总有效率为65%。

  偏方①瞿麦根汤:鲜根用米泔水洗净,每天50—100克(干根用40—50克),水煎服。
  疗效:湖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应用本方治疗肠癌20余例,有效率1 00%。
  (四)验方偏方验方复方半莲汤:半枝莲60g,石见穿30g,生地榆30g,苡仁30g,忍冬藤30g,昆布30g,山豆根15g,槐角15g,胡麻仁15g,白蚤休12g,帜壳9g,川朴9g。制成煎剂,每日1剂,分2次服。
  有腹痛、脓血便或便血甚者,易山桅为山桅炭,加罂粟壳15克,五倍子15克收敛止血。高热、腹水者加白花蛇舌草30克,徐长卿30克,芒硝15克。
  生大黄20克,黄柏15克,山桅子15克,蒲公英30克,金银花20克,红花15克,苦参20克。将上方药物加水800毫升,煎至200毫升。从肛门插入导尿管约10~15厘米深,注药后保留1~2小时。每日1次,30天为1疗程。局部红肿热痛者可用上方适量加水给予坐盆。
  2.灌肠方 直肠癌放疗后局部炎症、疼痛、肿胀者;或大肠癌表现为湿热内阻者可用以下灌肠方保留灌肠。
  (三)外治法1.肛管癌溃烂者可外敷九华膏或黄连膏、四黄膏等。
  方法:行提插捻转等手法,得气为宜,留针15分钟,每日1次,15次为1疗程。
  8.针灸对癌性疼痛的辅助治疗选穴:双侧足三里。
  方法:用胶布将王不留行贴于穴上,每日按摩3~4次,每贴7日。
  配穴:上述各症分别取肾、贲门、食道;脾俞、胃。
  7.耳穴对放化疗胃肠道反应的辅助治疗选穴:恶心呕吐取内分泌、胃;食欲不振取胃、内分泌、交感;呃逆取食道、贲门。
  方法:采用氨一氖激光器,激光输出功率3~8mw,照射1m,每穴照射3分钟,每天照射1次,每个穴位照射最多不超过15次。
  6.针灸对放化疗全身反应的辅助治疗选穴:肾俞、命门、膏盲、足三里。
  方法:行平补平泻手法,得气后留针20分钟,每日针1次,1~2周为1疗程。
  5.针灸对放化疗直肠、膀胱反应的辅助治疗选穴:双侧合谷、天枢、上巨虚、足三里;配穴:里急后重者加气海;粘液便者加阳陵泉、三阴交;血便者加下巨虚。
  方法:手法以提捻转为主,留针15~30分钟,在放化疗开始前同时进行,隔日1次。
  4.针灸对放化疗胃肠道反应的辅助治疗选穴:内关、曲池、足三里。
  方法:行多补少泻手法,每日或隔日针刺1次,6次为1疗程,一般治疗1~3疗程。
  3.针灸对放化疗骨髓抑制的辅助治疗选穴:主穴为足三里、三阴交、骨、血海、隔俞;配穴为太冲、太溪。
  方法:用氦-氖分子激光聚焦照射穴位治疗,频率为10~25次秒,每日照射3~5次,每穴照射4~5分钟,隔日或隔2日照射1次,疗程可至6个月。
  2.穴位激光治疗选穴:大肠俞、足三里、大椎、肾俞、脾俞、痞根、痞块、癌根、再生穴。
  方法:行平补平泻手法,每日1次,6次为1疗程,一般用3~4疗程。
  (二)针灸治疗l.针灸对改善临床症状,促进食欲的辅助治疗选穴:足三里、合谷、大肠俞、脾俞。
  大肠癌临床上往往见病程迁延难愈,证候错综复杂,寒热虚实兼夹。但其病因病机与“脾虚”、“湿毒内阻”关系最大,故临证时须抓住其疾病之本质,分清标本虚实,健脾益气,化湿解毒为其基本治则。根据病情程度,疾病之发生部位,充分发挥中医中药的治疗优势,灵活运用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内服与灌肠、内服与外洗相结合之治疗方法。保留灌肠以清热解毒为原则,基本方取大黄、黄柏、赤芍、红花、苦参、公英、七叶一枝花、地榆。此外,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还应注意饮食调理,避免油炸辛辣刺激性食物,适当进食蔬菜,水果等富合维生素食物,才能有助于提高疗效。
  党参15克,炒白术12克,云苓15克,生薏仁30克,陈皮6克,罂粟壳6克,肉豆蔻9克,淡吴萸6克,野葡萄藤30克,方儿茶12克,五倍子12克,北芪20克。
  方药:参苓白术散合四神丸加减。
  治法:健脾固肾,消症化积。
  3.大肠癌饮食脾肾亏虚型主证:腹痛隐隐,腹部肿物渐大,久泻久痢,便下脓血腥血,形体消瘦,面色苍白,声低气怯,纳呆,腰膝酸软,畏寒肢冷,舌质淡胖暗晦,苔白,脉沉细。
  当归9克,赤芍12克,桃仁9克,红花9克,木香6克,川连6克,红藤15克,白头翁30克,三棱12克,莪术12克,枳实12克,八月札30克。
  方药:隔下逐瘀汤或桃红四物汤加减。
  治法:化瘀解毒。
  2.大肠癌饮食瘀毒型主证:下腹疼痛,痛有定处,大便带脓血粘液,或里急后重,或大便溏细,舌质暗红或有瘀斑,苔薄黄,脉弦数。
  槐角12克,地榆12克,生苡仁30克,银花12克,木香6克,川连6克,苦参15克,仙鹤草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归尾9克,积壳9克,败酱草30克。
  方药:槐角地榆丸或清肠饮加减。
  治法:清热利湿。

  1.大肠癌饮食湿热型主证:腹痛腹胀,便下粘液臭秽或夹脓血,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口干口苦,或伴发热、恶心等症。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