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王启仪,广东省人民医院消化科主任、内镜中心主任,主任医师。兼任广东省消化学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常务理事、中山大学临床兼职教授。从事临床工作二十多年,在消化系统疾病(包括功能性疾病和器质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擅长运用内镜进行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和微创手术治疗。先后在国内各级医学杂志上发表论文三十多篇,参与编写著作两部。主持和参与了多项省科技厅、卫生厅的科研课题。
在欧美国家,大肠癌是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我国大肠癌的发病率也不断上升,南方发病率比北方高,经济发达地区发病率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
对于大肠癌的研究,近代最为重要的成果之一就是通过流行病学、病理学以及临床研究,发现90%-95%的大肠癌是由大肠腺瘤恶变而来,也就是说,大肠腺瘤是一种癌前病变。因此,大肠腺瘤的发现和治疗,以及阻断大肠腺瘤向肠癌的演变过程,就成为预防大肠癌的重要手段。
大肠癌的预防,除了合理的饮食以外,定期体检尤为重要。大肠发生腺瘤以及早期癌变,往往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待到出现肠梗阻、血便、明显消瘦等症状时,往往已是中晚期,丧失了彻底治愈的机会。因此,高危人群需定期检查才有可能发现癌前病变或早期大肠癌。
高危人群是指年龄40岁以上、有息肉病史、有大肠癌家族史、有溃疡性结肠炎病史多年、癌相关标志物检测阳性、粪便隐血检查阳性等。
体检的项目包括大便潜血和结肠镜。
40岁以上应每年检查大便潜血。结肠镜检查的适应症是———
②疑消化道出血:黑便、大便潜血阳性
③50岁以上常规检查,正常者每10年检查一次
④有大肠癌家族史,从40岁开始筛查
⑤有大肠腺瘤病史,每3年检查一次
⑥大肠癌术后1年内应行全结肠检查
⑦溃疡性结肠炎8年后,每1-2年检查一次全结肠。
结肠镜检查是发现早期大肠癌及癌前病变的唯一途径,而运用结肠镜切除大肠腺瘤息肉是治疗癌前病变、预防肠癌的最佳方法,它简便、安全,病人不需开刀、无痛苦、费用低、住院时间短或不需住院。
大肠癌的预后与能否早发现、早治疗以及能否及时切除癌前病变直接相关,在癌前病变阶段发现并作内镜下切除者,可完全治愈;早期癌经适当的治疗(内镜下切除或手术切除)也可治愈;肿瘤浸润仅限于肠壁者,5年存活率90%;累及淋巴结的,5年存活率只有35-60%;有远处转移的,5年存活率<10%。
大肠癌具有多源发生(同时或异时)的特点,即可在大肠的不同部位同时或不同时发生癌肿,因此结肠镜检查要对直肠至回盲部全大肠进行仔细观察,才不会遗漏病灶。如担心无法忍受检查的疼痛,可选择无痛肠镜。
大肠癌是可预防的,关键在于定期的肠镜检查。癌前病变是可治的,而且方法简便、无痛苦。我院内镜中心已把无痛肠镜作为常规检查项目,并为一大批癌前病变患者进行了经内镜治疗,收到了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