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环境中生存能力较强,相对耐酸;对热的抵抗力较差,75℃以上1min即被杀死;耐低热,在-20℃可存活9个月,在冰箱内可长期生存;在自然界水中可存活数周至数月。对含氯消毒剂十分敏感,几乎对所有抗G杆菌感染的抗生素敏感,但近来出现的耐药类型是链霉素、磺胺类和四环素。O157:H7致病所需的感染剂量极低,食入不足5个细菌就可引起疾病,而一般大肠杆菌致病所需菌量在100万个以上。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为兼性厌氧菌。在37℃, H为7.4~7.6普 p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形成中等大小、圆形凸起、湿润、光滑、灰白色、半透明、边缘整齐的菌落。在肠道选择培养基上,能发酵乳糖产酸,使指示剂变色形成有色菌落。还能发酵葡萄糖、乳糖、
麦芽糖、甘露糖等多种糖类产酸产气。它不发酵或迟缓发酵山梨醇,绝大多数菌株无葡萄糖醛酸酶活性,利用这些特征可鉴别O157:H7。
相似,为革兰染色阴性短杆菌,无芽孢,有鞭毛,动力试验呈阳性。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可产生志贺样毒素(shiga唱like唱toxin,SLT),由于此毒素能使Vero细胞变性、溶解和坏死,又称Vero毒素(VT),是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的主要致病因子。Vero毒素按免疫原性等方面的不同可分为VT1和VT2两种类型。VT1可被抗志贺毒素血清中和,而VT2不能被中和。VT1和VT2均不能被抗霍乱毒素血清和抗大肠杆菌LT毒素血清所中和。两种毒素均具有神经毒性、细胞毒性和肠毒素活性。该毒素由1个A亚单位和5~6个B亚单位组成。B亚单位与宿主肠壁细胞糖脂受体结合,具有毒素活性的A亚单位进入细胞,改变60S核糖体的组分,干扰蛋白质的合成。编码VT的基因位于噬菌体上,可缺失而不产生VT。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属于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埃希菌族(escherichieae)、埃希菌属(escherichia)。它的生物学特性与普通的大肠杆菌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为致
腹泻性大肠杆菌中的一大类,因能引起出血性
肠炎而得名。大肠杆菌系人类和许多温血动物肠道中的正常菌群,是一种对机体无害的共生菌。现已发现某些致病菌株可引起腹泻。根据其毒力性质、对肠黏膜的作用、血清型、临床表现与流行病学特征,可将致腹泻性大肠杆菌分为五类:即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nteropathogenicE.coli,EPEC)、肠产毒性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E.coli,ETEC)、肠侵袭性大肠杆菌(enteroinvasiveE.coli,EIEC)、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nterohemorrhagicE.coli,EHEC)与肠黏附性大肠杆菌(enteroadherentE.coli,EAEC)。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中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nterohemorrhagicE.coli,EHEC)O157:H7菌株引起的感染,一般表现为急性肠炎,典型病例出现血性腹泻,一定比例的病例并发溶血性尿毒综合征(hemolyticuremicsyndrom,HUS)或中枢神经系统异常,预后不良。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才认识到的一种新的致腹泻性大肠杆菌。目前,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已波及世界许多国家,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在各地暴发流行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已被公认。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 157 :H 7 感染,针对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 157 :H 7 感染这个问题,具体如下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