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病毒性肝炎可以看成是人体正常的细胞中获得了本来不存在的肝炎病毒的基因。因此,我们可以考虑采用基因治疗的技术,干扰、破坏肝炎病毒的基因,达到治疗的目的。但肝炎病毒在进入到肝细胞之后,是如何进行复制和表达的,对于正常的肝细胞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要弄清肝炎发病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才有可能设计出特异性的病毒性肝炎的基因治疗方案。从研究肝炎病毒蛋白的结合蛋白入手,正是这项研究重要的突破口。
2001年3月下旬,美国生物工程信息学中心收到了中国医学专家通过互联网发来的“肝炎病毒的新基因”的科研成果报告,经美国权威机构有关专家的评估认证,这是在国际上首次发现的一种新的基因。在上周举行的中华医学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第一次全国青年学术会上,解放军302医院传染病研究所副所长、病毒性肝炎治疗研究首席专家成军博士向与会者公布了这一研究结果。中国医学家在这方面研究走在了世界科技的最前沿,这一发现为肝炎发病机制研究指出了方向,为最终攻克肝癌,研制新药找到了突破点。
世界医学专家寻找突破点
现在,全国每年用于治疗肝病的费用达500多亿人民币,目前还没有治疗肝炎的特效药。原因在于医家专家对肝炎病毒引起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寻找新的治疗技术,研制新的治疗药物,确定新的治疗方案,从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制入手,寻找新的突破点,是摆在世界各国科学家面前的一道难题。以基因研究为主要内容的分子生物学为阐明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制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机遇和切入点,世界各国都在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抢占这一领域的制高点。
回国后确立研究方向和目标
成军博士1986年大学毕业后,一直在302医院从事传染病特别是病毒性肝炎的医学基础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是肝炎病毒与肝细胞相互作用。1997年,又在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健康科学中心医学系传染科进行了为期3年的博士后研究学习,学习期间,他第一个发现了“利什曼原虫鞭毛体蛋白编码基因”,曾引起国际医学界的广泛关注,成为发现这一基因的第一人。
1997年,成军博士婉言谢绝了导师的挽留,携全家回国,在302医院领导的支持下,开始了他的基因治疗研究,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一个具有国际水平的实验室建成了,他们给自己确立的方向和目标是瞄准世界科技前沿,以克隆新基因为主要切入点,并要求课题组的科研人员在研究过程中,立意要高,方法要简洁有效,结果要有重要意义。
为治愈肝病指明研究方向
在研究过程中,课题组不分白天黑夜,进行重复、枯燥的劳动,采用酵母双杂交技术,克隆肝炎病毒基因,构建表达载体等,最后进行筛选。从100万个基因的筛选中,成军所领导的课题组经过两年多的潜心研究,在人体第22号染色体上,终于发现了与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结合的新基因,这是中国医学家在国际上首次发现。新基因的发现,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巨大的应用潜力,为进一步认识慢性丙型肝炎肝脏脂肪变形机制的研究开辟了新的方向;为寻找新的治疗技术、新的治疗药物、新的治疗方案,提供了一种可能;为最终解决慢性丙型肝炎肝脏脂肪变、肝癌的治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成军博士在发现新基因之前,在传染病相关的基因克隆化、基因治疗、基因疫苗等方面的研究已见成效。为了能够寻找到这个新基因,他对国内外肝炎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对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历史沿革了如指掌,先后出版了5部有关基因方面的学术专著,从理论上为研究工作的展开做了充分的准备。
科研成果引起了国际关注
成军博士的这一科研成果立即引起国际肝病学界同行的关注,新基因命名和序列被美国核苷酸基因数据库收录;研究结果被美国第52届肝病年会采用并在肝病年会上交流;前不久,应印度肝病学会、亚太肝病学会主席的邀请,参加了在新德里召开的国际肝病学术会,成军报告了这次国内实验室条件下,做出的这一重大发现;韩国肝病学会主席邀请成军博士出席今年11月在韩国汉城举办的国际学术会议,并作有关内容的主题发言。
成军等的这项研究目前已经申请到国家专利。根据这个新基因在病毒性肝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环节,成军将带领课题组沿着这个方向继续探索,为最终解决这道世界性难题继续奋力攻关。
基因治疗
基因治疗的提出最初是针对单基因缺陷的遗传疾病,目的在于用一个正常的基因来代替缺陷基因或者来补救缺陷基因的致病因素。1990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采用ADA基因治愈一位由于ADA基因缺陷导致严重免疫缺损的4岁女孩,致使世界各国都掀起了研究基因治疗的热潮,至今基因治疗的研究内容也从单基因的遗传病扩大到多基因的肿瘤、艾滋病、心血管病、神经系统疾病、自身免疫病和内分泌疾病等。
最新进展
目前全世界开展了300余项人体基因治疗的试验方案,但是大多数还在临床试验阶段。目前基因治疗技术的难题在于病毒载体的安全性、基因转移和基因表达水平偏低、转基因表达缺乏调控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