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现在胃肠病发病年龄趋年轻化,胃癌、肠癌也是,有环境因素,更重要的是饮食因素,再有是有了胃肠病治疗的不彻底。尤其是儿童,当消化不良、食欲不好,甚至胃疼胀满时,首先应考虑有胃肠病,而人们往往认为是缺锌、缺铁、有虫病、缺营养,其胃肠疾病,反而没得到及时的注意和彻底的治疗,遗患无穷。
胃肠有湿热过盛的人(消化不良、舌苔厚腻)牛奶、海鲜、肉类并不适宜。现代最新研究证明,同等数量的蔬菜和牛奶,蔬菜中含的钙易被人体吸收,而牛奶不如蔬菜吸收得多。所以,牛奶不一定是补钙的最佳食品。东方人还是以杂食、杂粮、菜蔬为主,不应以牛奶、肉食为主。不提倡多饮酒。现在出现的胃癌、肠癌、肝癌、脂肪肝、糖尿病等与饮食不当直接有关。
由于情绪波动,引起肠胃病、失眠及情志病发作。这类病人除了帮助其调整心态外,中医中药治疗有特色。疏肝理气、和胃安神的药,解郁降逆的药可以缓解急燥、易怒、失眠、紧张、焦虑等许多痛苦不适。经过一段治疗后的情绪可平静。
冬天的病人,有的受冷后腹泻,有时易现大便干燥,这是非常典型的肠病(肠炎)的表现。除了一般的安中止泻、降浊通便药物外,更应想到无论腹泻、便秘,都是对肠道脉络损伤的表现。除治标还应治本。能修复好肠道脉络的损伤,就会预防肠癌的发生。阴虚补阴,有瘀化瘀,络伤补络,治病务求于本,不应呆补和以通为快。对此类病人,应以素食为主,减少油腻、高蛋白的摄入。如牛奶、海鲜。这样胃肠可常年保持活泼生机。
在临床上糜烂性胃炎、出血性胃炎,甚至消化性溃疡病,也是冬天常见病。表现的疼痛较突出,尤其食后疼痛明显。所以在方药中,要慎用温补药,而要加些缓中止疼的药,如白芍、甘草、白芷、白芨、仙鹤草。在饮食方面,更不能吃坚硬的或辛辣刺激食品。
胃肠疾病治疗问题,首先得辨证清楚,才能进行治疗。胃病有虚寒表现的,才能使用温中散寒的方药。如党参、黄芪、丁香、肉桂、白芷、青皮等。如属于湿热性的,有时也表现为怕冷、手足冷、便溏,但是这种病人同时有口苦口干,有黄厚腻苔,脉滑,切不可用温中散寒的方药,应用清热化湿、理气止疼的方药,如黄芩、黄连、百合、乌药、香附、青皮、郁金、元胡等。
得了胃病早期症状是,胃部不适、打嗝(嗳气),消化不好,进而出现胀满、恶心、疼痛、烧心、反酸等,有的患者便干,有的便溏、怕冷。这些症状的出现已经在告诉人们得了胃肠病了,无论大人、儿童都有这些症状,应望、闻、问、切,辨证论治。有条件的应做针对性检查,尤其是胃镜胃粘膜活检,应列为常规检查,这些客观指标,帮助医生深入认识问题。其他检查方法虽然痛苦小,易漏诊,一般人怕做胃镜、肠镜检查,这也是易延误诊断的因素之一。
从世界范围看,胃肠病也是高发率病,中国、日本、韩国等东南亚国家发病率高,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死于胃肠癌的有十数万人以上。大部分人的印象、感觉中冬天天气寒冷,有胃肠病的人更怕冷,所以冬天人们喜进补,尤其是温补,用人参,黄芪、当归、莲子等。尤其是南方人,煲汤用冬虫夏草、莲子、参芪的更多,实际上是不辨证的进补,对身体反易产生危害。如胃肠湿热的人,通过进补,无异火上加油,反而诱发肠胃疾病。有些人认为多吃补品可以改善体质。实际上如果用补品缺乏针对性、个体化,没按中医理论因人因病施治,就会适得其反,冬令进补,莫如护脐护腹。
冬季天冷,往往人们喜欢吃热烫的食物,吃火锅、麻辣烫的人增多,一般人认为这是暖胃、健胃,实际辛辣食品、热烫食物和坚硬食物是诱发胃肠病突发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