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
肿瘤之发于骨者。见《洞天奥旨》卷十一。多因肾气不足,寒湿挟痰侵袭骨骼,造成气血凝聚于骨所致。好发于长管骨的干骺端。良性骨瘤症状多不明显,发展缓慢。恶性骨瘤则表现为病初隐痛,继则疼痛难忍,入夜尤甚,肿块生长迅速,推之不移,坚硬如石,与骨相连,皮色紫竭,表面可有静脉怒张,并常伴有低热、消瘦、神疲、食欲不振等症。治宜补中益气,散肿破坚为主,内服肾气丸,外用阳和解凝膏。对恶性者应及时实施切除治疗
骨瘤
骨瘤的发展缓慢,无症状者可大不被发现,一般无需治疗。但如生长快,已引起发良畸形或压迫症状,或成年后仍继续生长者,均可手术切除。
五、治疗
3. 骨肉瘤 生长迅速,具恶性骨肿瘤特点,有无好发年龄与部位,易区分。
2. 内生肌疣(Enoslosis)亦称骨斑(Bone Spot)或骨岛(Bone Islaand),为松质骨内骨发育异常,骨内呈巢状,可有骨小梁。不属肿瘤。
1. 外生骨疣 如全身骨质则为骨瘤,有谓 实为骨软骨瘤,内含软骨成份钙化。二者不易区分,有赖于病检。
(三) 发生于肢体者 应与骨软骨瘤、骨肉瘤区分。
3. 颅骨纤维异样增殖症 病变广泛,基底宽,多处发病,累及板障和颅板,全身其它骨骼亦可发病,且有单侧趋向。
2. 额骨内板增生症 呈波浪性骨增生,患者常有头痛、肥胖、
性欲减退。多见于停经后的女性,有时伴发
糖尿病或尿崩。
1. 脑膜瘤 生长快,呈不整形新骨增生,可出现骨样改变。瘤基底宽,并可有颅板溶骨改变。肿瘤血供增多,致附近血管沟影增宽增多。眼眶筛部骨瘤有时与嗅沟的脑膜瘤不易区分。
(二) 发生于颅骨者 应与脑膜瘤、额骨内板增生症和纤维异样增殖症鉴别。
(一) 发生于鼻副窦的骨瘤 多见于额及筛窦,常呈分叶状,可有蒂,边缘整齐,密度均匀一致,长大可占满鼻窦腔,甚至顶起窦壁,引起额面畸形。一般诊断不困难。
四、 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骨密度不同,分为象牙骨型(即致密骨型)及海绵骨型(即松质骨型),前者多见。镜下显示结构间单,可含有骨板和少许哈氏管,松质骨型者可有骨髓组织。
骨瘤质硬,有骨膜覆盖,基底与骨组织相连,可有宽广基底或带蒂。切面为骨组织。
三、 病理改变
骨疣常带蒂,软骨部可钙化,呈菜花状。(图2-4)
致密骨瘤显示隆起,外比光滑,颅骨骨瘤基底宽广,呈波状。位内板者则内板增厚。骨密度均匀增加,骨质破坏与骨化程度常不一致。
二、影像学诊断
骨瘤偶可发生在软组织中,但多认为这是一种错构瘤,而非真性骨瘤。
一般全身骨骼发育成熟后,即停止生长。但在发育过程中,如骨瘤引起骨骼受压迫,仍可引致畸形生长(图2-3)。
骨松质瘤则常发生于长骨端骨干与骨骺交界处的软骨部,随管状骨长度的增长,骨瘤亦有变化,呈不同形状(图2-2)
致密骨瘤发生在颅面骨表面者,局部隆起,发生在颅内板者,肿瘤如突入,可引起颅内压近,引起晕眩、头痛、甚至
癫痫(图2-1)
多发生在颅骨,颜面骨及下颌骨偶有发生,分致密骨瘤及松质骨瘤两类。
发病率仅次于骨软骨瘤,多在儿童发病,男性较多。生长慢,症状较轻。无恶变趋向。
一、 临床表现
骨瘤较常见,仅次于骨软骨瘤发病。发生于骨膜内层骨母细胞。属良性肿瘤,由成骨性纤维组织、成骨细胞及所产生的新生骨组成,随生长发育成长。
骨瘤 广义而言,任何骨的过多生长,不论其是否肿瘤性质,均可称为骨瘤。但真正骨瘤应仅指膜内化骨骨骼的肿瘤,不包括因炎症、外伤等引起的过度增生、血肿机化、钙化或骨化性纤维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