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疾病大全 > 癌症 > 肿瘤 > 食道癌 > 正文

什么是食道癌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3-03-19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食管癌是人类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全世界每年约30万人死于食管癌。我国是食管癌的高发地区,每年因食管癌死亡者约15万人,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近四分之一。我国各地食管癌死亡率相差很大,据全国恶性肿瘤死亡回顾调查资料统计,我国食管癌人口调整死亡率水平最低的为云南省(105/10万),与全国水平相差14倍,与死亡率最高的河南省相差31倍。

    食管癌的发病率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我国的食管癌高发区有:华北太行山高发区:包括河南省林县、河北省磁县、崇山西省阳城等十几个县市。发病年龄以高年龄组较高,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男性多于女性。近年来40岁以下发病者有增长趋势,70岁以后逐渐降低。我国食管癌男女合计平均死亡年龄为63.49岁,各年龄段所占比重不同,以55-74岁比例最高。由此可见,食管癌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

    西医认为:食道位于喉咙与胸腔的后面,是连结咽喉(喉咙)到胃的肌肉管道,也是让食物进入胃部消化的通路。纵走于胸腔后方,在脊柱的前面,心脏与气管的后面,靠近横膈时稍偏向左侧,穿过横膈后接于胃上端入口贲门。其长度大抵是在 25~35 公分之间约10~13 吋,若从门牙算起胃入口处约35~40公分。成人的食道的正常宽度概略在1.9公分,前后径则较窄,不到半公分。

    食道壁由好几层组织所构成,由内而外有粘膜层,其含有上皮、固有层与粘膜肌层,若细论,上皮会以在食道上下端位置而有所差异。上端粘膜层的表皮是鳞状上皮细胞形成,在显微镜之下这些细胞呈平坦扁薄状,有如屋顶相叠的砖瓦。愈往食道下端,表皮层也稍有转变,在某些情况下,食道的下端会出现一些柱状上皮。在往外的固有层则是在上皮细胞之下的一种结缔组织,而被称之粘膜肌层的肌肉组织又在固有层之下。再外一层也是结缔组织构成的粘膜下层,食道的一些部份有些分泌粘的腺体就在这一层。往外就是肌肉层,食道的上段是横纹肌,下段三分之一是平滑肌,中间的一段两种肌肉混合而成,因此吞咽时尚可由意志控制,食物入食道后就不能自由控制。这些肌肉以一种具协调,节奏的方式收缩,从咽喉到胃。另外食道上下端均有由肌肉组成的特别的区域,这两段肌肉分别叫做上括约肌,与下括约肌,是食道内容物进出的门槛。最上面部份它的放松开启开放控制了食物是否能进入食道,与胃交接处又称之为贲门,平时它是闭锁,放松时食物就可进入胃部,也预防胃里的消化液逆流上到食道。

    而除了最上端处,食道最外面则只包着一些结缔组织, 叫做外膜,并无其它消化道最外面一层的浆膜层。也由于少了这层组织,食道一旦有了病变,也就容易侵犯扩散出去。

    而食道任何一处的组织细胞有了恶性的转变、发展出来的恶性肿瘤都叫做食道癌,依细胞的来源又再区别为磷状上皮癌,平滑肉癌等等,其中还是以由最内层粘膜上皮长出的癌最多。

    在这些食道癌里最重要的有二种类型,多是从表皮细胞长出的癌症,占了绝大多数,一般俗称的食道癌若无特别说明都是指这两类食道癌。一种称为鳞状细胞癌。因其来至表皮层的鳞状细胞。占过去所有食道癌的 90%以上,然而最近的研究显示其比率在下降中,约在 50~60% 间。这类癌症较易沿着食道长轴生长。另一个常见的食道癌类型叫做腺癌。它是从含腺体的组织开始生长的,在腺癌出现前,鳞状上皮长为含腺体的表皮所取代,就是所谓的食道癌。

    由于食道上端三分之二的上皮由鳞状上皮组成,故由上端长出以鳞状细胞癌居多,下端以腺癌为主,中间段两者皆有。一般说来,食道癌以男性较多,发生率也以发生在下端较多,占了一半以上。有许多原因都被指出可能与食道癌的发生有关,包括咖啡、热食、槟榔

    食道癌有常因早期症状不太明显,都是在肿瘤长到了一个程度引起症状才被注意到。其中最常见症状为吞咽不适,吞咽疼痛,胸口疼痛、体重减轻、慢性出血等。用内视镜或上消化道摄影术检查很容易可诊断出来。而治疗方式以外科手术为主,外加局部放射线疗法,此外亦可辅助化学药物治疗,中医中药或其它免疫治疗。但是如前面提及,食道外面较其它消化道器官少了一层浆膜层,肿瘤很容易就扩散出去,加上通常在肿瘤存在一阵之后症状方才出现,因此在得到正确诊断时大都在癌症三、四期以后了,预后都不佳。

    中医认为:食道癌属古之噎膈范畴,《内经》说:“隔塞闭绝,上下不通,则暴忧之疾也”、“三阳结谓之膈”、“饮食不下,膈噎不通,食则吐”、“膈中,食饮入而还出,后沃沫”等,这些症状与食道癌的症状吞咽困难或食入即吐,并有泡沫粘液随吐而出等相似。

    宋代《济生方》论噎膈说:“其为病也,令人胸膈痞闷,呕逆噎塞,妨碍饮食,胸痛彻背”这些描述又与食道癌出现持续性胸背痛的临床症状相同。

    张从正说:“三阳结谓之膈。结谓结热也;三阳者,谓大肠,小肠,膀胱也,小肠热结则血脉燥,大肠热结则后不圊,膀胱热结则津液涸。三阳既结,则前后闭塞;下既不通,必反上行,此所以噎食不下,纵下而复出也。”

    张从正认为噎膈是肠枯津涸,三阳热结而致病。治疗方法是“涌上导下”、“宜先润养,因而治下”,或“痰延上阻,用苦酸微微涌之”。

    治噎膈病在膈上,用瓜蒂散,舟车丸等方小剂量,吐下交替使用,开启胃关使其逐渐推移而解噎塞。
    丹溪先生对噎膈一症之研究,更有独到之处,丹溪说:“或内感七情,或食味过厚,偏助阳气,积成膈热……或性急易怒,火炎上以致津液不行;清浊相干……痰挟瘀血,遂成窠囊,此为痞,为痛,为呕吐,为噎膈反胃之次第也……积而久也,血液俱耗,胃脘干槁,其槁在上,近咽之下,食饮可行,食物难入,间或可入,亦不多,名之曰噎。其槁在下,与胃为近,食虽可入,难尽入胃,方久复出,名之曰膈,亦曰反胃,大便秘少若羊矢然,名虽不同,病出一体”(《局方发挥》)。

    丹溪分析本病的成因,最常见的为忧思,恣酒,积怒。“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包括恣酒之类)”,“大怒则血苑于上”。

    丹溪经过自己的观察体验,在前人的基础上,将噎膈的病因病机概括为瘀阻、痰凝、阴结、气结。
    在治则方面,丹溪主张慎用燥热药物,他的理由是:“胃为水谷之海,多血多气,清和则能受,脾为消化之气,清和则能运。今反得香热之偏助,气血沸腾,其始也胃液凝聚,无所容受,其久也脾气耗散传化渐迟”(《局方发挥》),“治法宜以顺养津血,降火散结,以牛羊乳、童便、韭汁、竹沥、甘蔗汁之类,气虚加四君,血虚加四物”(参考《脉因证治噎膈》)。对瘀血郁于上焦,病不在脾胃而在膈间,或兼用吐法,或用生新推陈法,吐出败血,因而膈间阻痛消失,取得满意效果。

    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记述:“噎膈者,饥欲得食,但噎塞迎逆于咽喉胸膈之间,在胃口之上,未曾入胃即带痰涎而出”。“其槁在上,近咽之下,水饮可行,食物难入,名曰噎”。本病的病变部位在食道,故清代杨素园谓:“食管中系有形之物,阻挠其间,而非无故狭窄者明矣”。食道癌的发病与脾肾亏虚、痰淤交结有关,中医的治疗原则为滋阴养血、健脾益气、清热解毒,散瘀止痛为主。

下一篇:食道癌的种类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