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综合以上临床特征,根据病史及发病年龄、结合CT和磁共振检查、脑血管造影与脑室造影,或病理检查,就可以确诊不同的颅内肿瘤。
2. 侵入瘤以鼻咽癌最常见,肿瘤由颅底侵入,出现相应的损害脑神经症状。
特征:1. 颅内转移瘤常为急性发病,肿瘤可以转移至脑的各个部位,出现相应的定位与急性颅内压增高症状。多数来源于肺、消化道、乳腺、子宫、肾脏及甲状腺的恶性肿瘤,也可有肿瘤切除史。
二十二 转移瘤与侵入瘤
血管网状细胞瘤多见于小脑半球,蚓体及脑干旁,少数位于大脑半球,海绵状血管瘤多位于大脑半球,常出现肿瘤相应部位的定位症状。
颅内血管性肿瘤多见,以血管网状细胞瘤和海绵状血管瘤为主。
二十一 血管性肿瘤
3. 脊索瘤:多位于鞍区,斜坡等中线部位。可有的局部脑神经损害症状。
2. 上皮样囊肿可出现相应的定位及颅内压迫症状。
1. 颅咽管瘤:特征是内分泌功能低下,发育迟缓、闭经、阳萎、视力障碍,有时发生尿崩症,或颅内压增高等。
颅内先天性肿瘤包括:颅咽管肿瘤、上皮样囊肿、皮样囊肿、畸胎瘤 、脊索瘤等。
二十 先天性肿瘤?
3. 其他神经纤维瘤:其特征为有该神经损害的症状表现。
2.三叉神经纤维瘤的临床特征是面部感觉减退,或有三叉神经痛,有时引起颅内压增高。
1. 听神经纤维瘤临床特征:一侧耳鸣、体力减退、面部麻木、面神经周围性瘫痪、共济失调。
神经纤维瘤以听神经瘤多见,三叉神经纤维瘤次之,动眼神经,面神经,舌咽、迷走、副神经纤维瘤等少见。
十九脑神经纤维瘤
按内分泌分类为:生长激素腺瘤、泌乳激素腺瘤、ACT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促甲状腺激素腺瘤,少数情况下瘤内出血,称为垂体卒中,病情会急剧加重。
病理上分为:嫌色性腺瘤、嗜酸性腺瘤、嗜碱性腺瘤、混合性腺瘤、垂体腺瘤。
垂体腺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0%,多为良性,常发于中年。肿瘤大小在1cm一下,局限于蝶内者,称微腺瘤。大于4cm以上者为巨大垂体腺瘤。
垂体腺瘤的共同特征是额颞头痛、垂体内分泌障碍、视力减退与双颞侧偏盲。
十八、 垂体腺瘤
主要临床特征是癫痫、偏瘫、颅内压增高及受累脑神经功能缺失等。脑膜瘤恶性变者约占1%。
肿瘤在形态上有球形及扁平形,生长缓慢,但可以长至巨大。少数有囊性变。多为缓慢发病,病程较长。
脑膜瘤为最多见的一类颅内良性肿瘤,约占脑瘤的15%,一半多为单发,少数为多发,好发部位为矢状窦旁脑膜瘤、大脑镰脑膜瘤、大脑凹面脑膜瘤、蝶骨嵴脑膜瘤、外侧裂脑膜瘤、嗅沟脑膜瘤、鞍结节脑膜瘤、小脑幕脑膜瘤、小脑脑桥角脑膜瘤。尚可见于三叉神经、小脑凹面、脑室内、斜坡与枕大孔区。
十七 脑膜瘤
神经胶质瘤发病率高,占颅内肿瘤的40-50%,其中包括星形细胞瘤、多形性成胶质细胞瘤,少枝胶质瘤、室管膜瘤、成髓细胞瘤,松果体瘤、脉络膜乳头状瘤、胶样囊肿等。多数神经胶质瘤系浸润生长,但也有呈结节状,或两者并存,尚有囊性变者。特征是肿瘤压迫脑组织或脑神经,出现相应的肢体功能障碍,视力障碍,共济和内分泌失调与颅内压增高征象。
十六神经胶质瘤
该处常有枕骨大孔缘的脑膜瘤、由蚓部、小脑半球、第四脑室内椎管生长的室管膜瘤、髓母细胞瘤、延髓胶质瘤、血管网状细胞瘤、先天性肿瘤及由脊髓上段向颅内生长得脊膜瘤、神经纤维瘤、胶质瘤、脂肪瘤等。
特征是颈部疼痛,不同程度的肢体瘫痪与感觉障碍,或同时有部分脑神经损害,声嘶、吞咽困难、呼吸困难等。
十五 枕骨大孔区肿瘤
该处以小脑幕脑膜瘤、三叉神经纤维瘤、上皮样囊肿多见,尚有血管性肿瘤,软骨瘤等。
特征是受肿瘤压迫部位的脑神经障碍,对侧肢体轻偏瘫、眼球震颤、共济失调及颅内压增高征象。
十四 小脑幕裂孔区肿瘤
此肿瘤较少见,其特征是一侧或两侧多发生脑神经损害症状,伴以一侧或两侧肢体不同程度肌力减退、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等,而颅内压增高症状较明显。
十三 斜坡肿瘤
该部位以听神经瘤多见,上皮样囊肿与脑膜瘤、三叉神经纤维瘤、小脑前外侧胶质瘤、血管网状细胞瘤也时有发生。
特征是患侧耳鸣、听力减退、面部麻木、面肌抽搐、眼球呈水平或震颤状,共济失调等。
十二 小脑脑桥角肿瘤
小脑半球肿瘤以星形细胞瘤多见,尚有脑膜瘤、血管网状细胞瘤。小脑蚓体部位肿瘤多为髓母细胞瘤、星形细胞瘤、室管膜瘤等。
若肿瘤发生在小脑蚓体部为,会引起躯干性共济失调、枕部头痛与颅内压增高征象。视乳头水肿明显,常有出血。
特征是眼球震颤,小脑共济失调,这是发生在小脑半球肿瘤的临床表现,其性质以星形细胞瘤多见,尚有脑膜瘤、血管网状细胞瘤等。
十一 小脑肿瘤
脑干肿瘤以胶质瘤最常见,尚可有血管性肿瘤
特征是依据肿瘤的部位与侵犯脑干的范围有所不同。中脑肿瘤能引起同侧动眼神经麻痹、对侧肢体偏瘫。脑桥肿瘤导致同侧面部麻木、面瘫、耳鸣、听力减退、眩晕与对侧偏瘫。延髓肿瘤出现呛咳、声嘶、吞咽困难与对侧偏瘫。以上均称为交叉麻痹,是诊断脑干肿瘤的依据。还常见水平性与垂直性眼球震颤,而颅内压增高出现较晚。
十 脑干肿瘤
该处肿瘤多见蝶骨嵴与结节脑膜瘤、颅咽管瘤。可同时向颅前窝、颅中窝生长,有时侵入眶上裂。
特征是一侧或双侧视力减退,有时出现精神障碍、颅内压增高与颞叶癫痫、侵入眶上裂者,可有单侧眼球突出,眼球活动受限。
九 颅前窝、颅中窝交界肿瘤
鞍内肿瘤以垂体瘤多见;鞍上肿瘤有颅咽管瘤、脑膜瘤、上皮样囊肿等;鞍旁肿瘤有脑膜瘤,三叉神经纤维瘤,脊索瘤、血管性肿瘤及鼻咽癌颅底侵入等。
鞍旁肿瘤的特征是能引起一侧视力减退与视野缺损,有时出现颞叶癫痫。
鞍上肿瘤的特征为、视力障碍、内分泌功能减退、尿崩症,有时嗜睡及颅内压增高。
鞍内肿瘤的特征是能够引起垂体内分泌障碍、视力减退、双颞侧偏盲、晚期失明。
鞍区肿瘤包括鞍内、鞍上与鞍旁肿瘤。
八、鞍区肿瘤:
肿瘤呈孤立结节状、囊状,位于脑室内,或从邻近部位生长入脑室内。
脑室肿瘤包括室管膜瘤、星形细胞瘤、髓母细胞瘤、颅咽管瘤、畸胎瘤、脉络丛乳头状瘤、脑膜瘤、胶样囊肿等。
另外,肿瘤有时随差体为变动产生活瓣作用,当阻塞室间孔、导水管、中孔时出现强迫头位。改变头位时,引起剧烈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可出现急性颅内压增高,或脑疝危象。
侧脑室肿瘤有眩晕、步态不稳、有时出现球麻痹。
第三脑室后部肿瘤可出现双眼上视、下视障碍,瞳孔扩大,调节反射障碍,小脑性共济失调,有时出现双侧锥体束征。
第三脑室前部肿瘤可出现内分泌障碍、尿崩症、嗜睡、不规则发热等。
特征是可长期无定位症状,阳性神经征象少,常以颅内压增高发病。
七 脑室内肿瘤:
该部位以星形细胞瘤、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多见。
特征是可以在较长时间内无明显症状,首先症状为对侧肢体肌力减退,锥体束症和感觉障碍,少数患者对侧半身肢体出现自发性疼痛,肿瘤影响内束后部时,出现对侧“三偏”症状,即偏瘫、偏身感觉障碍、与同向偏盲。有时可出现听力减退,影响丘脑后部四叠体时,有双眼上视不能,丘脑下部肿瘤可引起精神和意识障碍、内分泌障碍或尿崩症等。
六:丘脑与基底节肿瘤:
中央肿瘤以胶质瘤与脑膜瘤最常见,也会有转移瘤等。
特征:是以局限性癫痫发病,并有对侧不同程度的肌力减退,锥体束征与感觉障碍,感觉障碍以下肢为重,尚有皮质实体感觉与一般感觉减退。
五.中央区肿瘤:
特征:此部位肿瘤少见,一般为顶叶、颞叶胶质瘤浸润至枕叶,也有小脑幕上或枕极的脑膜瘤。
四. 枕叶肿瘤:
顶叶以胶质瘤、脑膜瘤多见。转移瘤也常发生于顶叶。
特征是出现感觉障碍,包括体形、重量、质地等皮质实体感觉及一般感觉障碍,而且还可有失用症与失读 症,或有视野缺损,或有局限性癫痫。
三.顶叶肿瘤:
颞叶以胶质瘤、脑膜瘤多见,尚有先天性肿瘤或转移瘤。
特征是有颞叶癫痫发作,表现为幻嗅、幻味、继之嘴唇有吸吮动作,肢体抽搐,部分患者可出现对侧肢体的轻偏瘫。
二. 颞叶肿瘤:
额叶是肿瘤好发部位,以胶质瘤、脑膜瘤、先天性肿瘤、转移瘤为多见。
特征是常有精神症状,或有癫痫大发作和局限性抽搐,可出现额叶对侧肢体的轻偏瘫、抓握反射、锥体束征,运动性失语与额叶共济失调等症状。
一. 额叶肿瘤:
颅内肿瘤实际上是一个包括几十种脑疾病的总称,根据其发病部位,现简述其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