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疾病大全 > 癌症 > 肿瘤 > 卵巢癌 > 正文

卵巢癌基本病理常识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3-04-21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该类肿瘤有两种基本成分,即由生殖细胞和性索组成。

      生殖细胞-性索间质肿瘤

      生殖细胞肿瘤较为常见。在北美和欧洲仅次于生发上皮肿瘤,占卵巢肿瘤的20%,恶性者占卵巢癌的3%。在亚洲和非洲,较生发上皮肿瘤多见,恶性者高达15%。生殖细胞肿瘤可见于任何年龄,但年轻人较多见,儿童和青春期妇女,60%的卵巢肿瘤为生殖细胞来源,其中1/3为恶性。

      生殖细胞肿瘤

     类固醇细胞肿瘤由类似于黄体细胞、间质细胞、肾上腺上皮质细胞的大圆形或大多边形细胞组成的肿瘤。以往称脂质细胞瘤或类脂细胞肿瘤。由于部分(约40%)肿瘤细胞内不含丰富的脂质,故又称类固醇细胞肿瘤。

     类固醇细胞肿瘤(脂质细胞瘤)

     性索-间质肿瘤占卵巢肿瘤的6%。大多为功能性,向卵巢型细胞分化的有颗粒细胞、卵泡膜细胞;向睾丸型细胞分化的有支持细胞、间质细胞。该类肿瘤较为复杂,各种细胞可单独组成相应的肿瘤,卵巢型或睾丸型的两种细胞可出现在同一肿瘤内,更有4种细胞类型同时在肿瘤内见到的。

     性索-间质肿瘤

      生发上皮肿瘤占卵巢肿瘤的2/3,大多来自卵巢表面的生发上皮。生发上皮为覆盖在卵巢表面的上皮,它有多功能分化的潜能,故可形成浆液性肿瘤、粘液性肿瘤和宫内膜样肿瘤。

      生发上皮肿瘤

      卵巢癌病理组织学分类

      还有些可能导致卵巢癌的因素如x线照射、病毒感染(腮腺炎感冒等)、化学致癌因素及动物脂肪摄入过多等。

      卵巢癌发病年龄距是妇科肿瘤中最宽的,可以发生在妇女一生中任何时期。不同组织学类型的卵巢癌年龄分布亦十分不同。卵巢癌还有初潮年龄偏早现象,14岁前较18岁后发病危险性高4倍,而绝经年龄对卵巢癌发病并无影响,未婚与未育者较对照组发病率高,分娩次数越少,发生卵巢癌的可能性增加。

      卵巢癌的病因至今仍不清楚,但环境和内分泌影响在卵巢癌的致病因素中最受重视,此外还受地区差别、种族区分和饮食习惯等的影响。这些因素主要表现在卵巢癌在世界各国的发生率悬殊的原因,最高发病率的挪威(15.3/10)比最低发病率的日本(3.2/10)高近5倍。美国白人的发病率为12.9/10万,但在美国旧金山居住的中国人发病率为8.5/10万,较白人低,但较上海的5.0/10万及香港的5.8/10万高。定居夏威夷的日本人其卵巢癌的发病率随连续居住该地的年代而进行性增加。美国黑人的发病率(10.3/10万)比白人的(13.3/10)低。上层社会妇女的卵巢癌危险性比低层社会妇女者高。

      病因病理

      卵巢癌的发病率虽一向认为是仅次于宫颈癌与子宫体癌,占妇科恶性肿瘤的第3位,但由于卵巢肿瘤深藏于盆腔,患病初期很少有症状,以致确诊时60%~70%的卵巢恶性肿瘤患者已属晚期,至今这种状态还未改变。近几十年来,宫颈癌、子宫体癌、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等疗效显著提高,死亡率明显下降。目前国外虽已着手卵巢恶性肿瘤早期诊断的研究,并普遍开展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但因其繁多的病理分类,组织结构复杂,并各具有不同的生物学特性,且对化疗、放疗等的敏感性各异,因此造成处理上的困难而影响疗效,故近20年来卵巢癌的5的生存率仍徘徊在较低水平(20%~30%),死亡率超过宫颈癌和子宫体癌之和,占妇科肿瘤的首位。为此,研究卵巢恶性肿瘤的病因及预防措施,寻找早期诊断方法,掌握各类型卵巢恶性肿瘤的生物特性,探索有效的综合疗法,是提高卵巢癌的生存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疾病概述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