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Lam等报道了经气管镜荧光显像(bronchoscopicfluorescenceimaging)技术,即利用肺显像荧光内镜装置(lungimagingfluorescenceendoscozlwjkevice)使支气管黏膜自身发出荧光来确定其钻膜的发育异常和原位癌,而不需要从静脉内注射HpD。Lam等认为气管镜荧光显像技术对诊断肺原位癌优于常规气管镜检查,其灵敏度比较高。
使用荧光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时,如癌灶被出血(血块)或坏死物质覆盖时常无荧光。有时,在呼吸道的炎症、肉芽病变区,甚至正常支气管黏膜也有自发荧光,它与HpD特异荧光重叠,导致微小病变部位与正常组织之间缺乏明显的界限而难以辨认或无法辨认。这些问题至今尚未得到比较满意的解决,因此使荧光纤维支气管镜的临床应用受到很大限制,不能在临床工作中广泛开展。
文献报道,认为荧光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阳性结果与常规纤维支气管镜阳性所见基本相符。但由于某些隐性
肺癌的支气管黏膜的改变不明显,常规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很容易被漏诊,而荧光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则可明确显示隐性肺癌的位置及
肿瘤侵袭的范围。此外,癌前期病变如严重的支气管秥膜的鳞状上皮化生或不典型鳞状上皮化生(atypicalsquamousmetaplasia)因细肥分裂及生长比较旺盛,对HpD的亲和力明显高于正常细胞而出现荧光,因而在进行荧光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容易发现。此外,因荧光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不会有常规纤维支气管镜细胞刷片可能发生的。交叉污染。现象,从而可以避免肿瘤的定位错误。荧光纤维支气管镜可以发现生长在一个部位以上的多原发性肺癌,可检出100um厚的癌灶,并能明确浸润范围。
根据HpD的物理与生物特性,经静脉注射HpD24~72小时后1在癌肿区的HpD浓度明显高于正常组织的情况下,用波长为405nm的激光照射,使吸收了HPD的癌肿区发生荧光,因而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时容易发现,有助于隐性肺癌定位及定性诊断。
血卟啉是人体红细胞的基本成分之一。其主要物理性质是用405nm左右的激光照射HpD时能产生600~700波长的桔红色荧光。HpD的生物学性质是癌组织和正常组织对HPD的吸收比例≥10,在组织内的残留时间为24~72小时,从肿瘤组织内排出的时间比正常组织晚72小时。静脉注射HpD约48小时后,其在癌组织与正常组织间的反差增强。HpD经肝脏及胃肠道排泄。
荧光纤维支气管镜诊断:1960年MayoClinic首先应用外源性荧光物质血卟啉衍生物(hematoporphyrinderivative,HpD),观察到肺部肿瘤组织会选择性吸收HpD,导致荧光强度提高,有助于临床诊断肺癌,这种方法可以提高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时癌灶定位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隐性肺癌荧光纤维支气管镜诊断,针对隐性肺癌荧光纤维支气管镜诊断这个问题做如下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