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8 _" h6 f/ i- s8 V本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和预防方法。预防主要靠发现病羊及时淘汰(扑杀),不到疫区引进种羊,加强检疫和消毒工作,确保羊只健康,形成自繁自育羊群。
; W0 N1 V* o& x! L7 g$ T( p# c: n
" h6 F% V* Q8 a) E( D* R4 i防治:
2 g2 ?% z$ S, x. x! H$ b
②巴氏杆菌病:病羊呈急性经过,体温升高,呈败血症症状,肺脏呈大叶性肺炎变化,病料镜检能见到巴氏杆菌。
①梅迪—维斯纳病:亦有呼吸困难和慢性进行性肺炎症状,但病羊不流鼻液,肺泡上皮不形成乳头状腺瘤结构。
% c7 ~( U3 g* N
/ L4 _* \8 V4 P9 y( f1 |在诊断本病时,应与梅迪—维斯纳病、巴氏杆菌病进行鉴别诊断。
; h$ G8 x9 j'''''''' ?# N
B% f `'''''''' O- P7 B) ? C一般根据典型症状和病变情况即可作出诊断。在有本病流行的地区,病羊呼吸困难逐渐加剧,低头时从鼻孔流出鼻液;剖检时,全肺有灰白色结节状肿块;组织学检查肺腺瘤变化即可确诊。
诊断:
肺泡壁细胞和支气管粘膜上皮细胞的增殖形成瘤样化,肿瘤呈乳头状突起;腺瘤样化的肺泡中膈有不同程度的细胞浸润及结缔组织增生,造成中膈的显著肥厚。
; j, C5 O/ k0 F6 E组织学变化:
病变初期,在肺脏的不同部位出现数量不等呈弥散性分布的如粟粒或豌豆大小的灰白色结节,微微高出于肺表面。随着病程的发展,出现较大的实变区,见于肺脏的任何部位,主要见于尖叶、心叶和膈叶前缘。其边缘不整,质地硬脆,触之有滑腻感。切面呈明显的颗粒状突起物,反光强。如有继发感染,则形成大小不一的脓肿。此外,患区胸膜增厚,常与胸壁或心包膜粘连。部分病例因肿瘤转移,致使局部淋巴结(支气管和纵膈淋巴结)增大,形成不规则肿块。左心室增生、扩张。
/ ^* ^+ V0 F1 A病变主要见于肺和心脏,有时也见于胸腔内淋巴结。整个肺脏的外观,常因气肿,上皮增生,液体含量增多而显著增大,其体积可达正常肺脏的3—4倍左右。
; u* d2 b9 P/ f% d
9 E G8 |2 O+ L: s% m( h4 Q: I& b( U潜伏期两个月至两年。早期,当病羊生理状况良好时,临床症状不明显,随着病程的延长,将在不知不觉中或剧烈运动、长期驱赶后发生呼吸过度加快或呼吸困难。以后,仍表现为呼吸快而浅表,不能平息。病羊为了吸进氧气,头伸直,鼻孔扩张,张口呼吸,并常伴有咳嗽。当病羊头下垂或居高临下时,一种稀薄的分泌物从鼻孔流出。听诊或叩诊可发现湿罗音和肺实变区,尤其是肺的腹面部更加明显。体温一般正常。末期,病羊衰竭、消瘦、贫血,但仍保持站立姿势,因为躺卧时呼吸更加困难。一般经数周或数年死亡。本病感染羊群的发病率为2—4%,病死率为100%。
8 f+ `/ m `* f& x& E4 g- J
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 m8 ?9 r7 P: I* D& N" w
, b$ p9 @6 G7 o6 \0 z病羊是本病的传染源。病毒随咳出的液滴排出,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易感羊。也有通过胎盘而使羔羊发病的报道。不同品种、年龄、性别的绵羊均易感染,但以美利奴绵羊的易感性最高,母羊发病较多,成年绵羊特别是3—5岁的发病较多。山羊也能感染发病。本病多为散发。
% L- {) Q* A5 V! c0 Z3 C" G. k
流行特点:
本病又称绵羊肺癌或驱赶病,是由绵羊肺腺瘤病病毒(或叫肺病病毒,属疱疹病毒属)引起的一种接触传染性、慢性呼吸道疾病。其以肺泡和支气管上皮呈进行性腺瘤样增生、咳嗽、流鼻涕、消瘦及呼吸困难为特征。其发病率不高,但病死率很高。
- c2 J$ g ^: k! C+ @3 I'''''''' P7 i" k
绵羊肺腺瘤样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