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扶正培本治疗癌肿法则较多,常用的有以下4种方法。
1、益气健脾法
(1) 常用药物: 党参、人参、太子参、黄芪、白术、淮山药、炒扁豆、茯苓、生苡仁、陈皮、炙甘草等。
(2) 适应范围: 主要用于脾胃气虚证,如中晚期癌症,或化疗后脾胃功能损害,表现食欲减退、饭后胃胀、神倦乏力、大便溏薄、恶心呕吐、舌淡胖、苔薄白、脉细弱
等。术前培补机体,术后减轻胃肠道并发症,亦可用此法治之。
(3) 疗效评价: 益气健脾是治疗气虚的基本法。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调治脾胃不仅可以治疗脾胃本身病变,又适用于其他脏腑的虚损,因而李东垣指出:“治脾胃即所以安五脏”,“善治病者,惟在调和脾胃”。临床所见癌症,特别属晚期病人,应用益气健脾治疗后,全身情况好转,生存质量提高,生存期延长,这可能与调整机体免疫功能有一定关系。
(4) 注意事项: 重视辨证,实证者忌用,虚实夹杂证宜功补兼施。脾胃功能不足时,应配以理气和胃之药,以资运化,使药物更好吸收。
2、温肾壮阳法
(1) 常用药物: 熟附子、仙灵脾、仙茅、巴戟天、补骨脂、甜苁蓉、冬虫夏草、杜仲、川续断等。
(2) 适应范围: 适用于肾阳虚或脾肾不足之证,如中、晚期癌症,或化、放疗后,或老年患者和乳癌行卵巢切除后出现形寒肢冷、神疲乏力、腰酸冷痛、尿频而清、大便溏薄、舌淡质胖、苔薄白、脉沉细等。
(3) 疗效评价: 肾乃“先天之本”,主骨生髓,主一身之阳气,对生命具重要作用。张介宾说:“五脏之伤,穷必及肾”。所以久病要治肾,这些观点与现代医学的内分泌学与免疫学有不少契合之处,认为肾虚造成的免疫状态低下与促瘤发生、发展相关,而温补肾阳药能激活机体免疫系统,提高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兴奋性,讨遏制肿瘤的发生、发展起着一定作用。
(4) 注意事项:温肾壮阳药多温燥,凡有阴虚火旺的证候,应慎用,以免发生助火劫阴的弊病。
3、滋阴养血法
(1) 常用药物:熟地、当归、白芍、制首乌、女贞子、龙眼肉、红枣、鸡血藤、紫河车、枸杞子、龟板胶、玄参、沙参等。
(2) 适应范围:用于血虚、肾阴不足之证,如晚期癌症,因发烧、感染、毒血症、肿瘤溃烂、渗液致阴液亏损者;或合并咯血、便血、衄血等出血症状者;放、化疗后引起的潮热、口咽干燥、五心烦热、头昏耳鸣、舌红无苔、大便干结及血象减少等阴血不足之证,用本法可收良效。
(3) 疗效评价:本法有填精补髓作用,主要用于血虚和肾阴不足之证。特别是放、化疗后出现阴虚内热、血象减少者,用本法可收良效。
(4) 注意事项: 使用本法时,注意勿使过于滋腻而碍胃。少佐健脾行气药时,可制腹胀纳呆之弊。若合并虚热之证,尚须佐以清虚热之药。
4、养阴生津法
(1) 常用药物: 北沙参、天冬、麦冬、生地、玉竹、川石斛、淮山药、枸杞子、天花粉、知母、鳖甲、乌梅、五味子等。
(2) 适应范围: 多用于阴虚内热之证,如晚期癌肿,体质消耗,癌毒热盛;或放疗后灼耗阴液,表现午后低热,升火,手足心热,口渴咽干,大便结,尿赤,夜寐不安,或有咳痰血,舌红苔薄,脉细弦数等。
(3) 疗效评价: 本法与滋阴养血法有相同之处,但各有所长,养阴生津法侧重于养肺胃之阴,对肺癌、鼻咽癌、喉癌等出现津液不足之证,疗效最佳。
(4) 注意事项: “养阴不碍胃”,特别是脾虚胃弱、痰湿内阻、腹满便溏者,要慎用,或配伍健脾理气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