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竹叶(附:竹叶、竹叶卷心)
淡竹叶片披针形,青绿柔毛脉平行,
清热生津除烦渴,利尿泄热解诸淋。
[来源] 为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淡竹叶Lophatherum.gracile Brongn.的叶。
[产地] 浙江、江苏、湖南、广东等地。
[采收] 夏季花未开放时,割取地上部分;晒干,扎成小把。
[药材形性] 干燥带叶茎枝常切断,茎枯黄色,中空,扁压状圆柱形,有节,叶鞘抱茎,沿边缘有长而白色的柔毛。叶片披针形,皱缩卷曲,青绿色或黄绿色,二面无毛或被短柔毛,平行脉,有明显的小横纹,质轻而柔软,气微弱、味淡。
以色青绿,叶大,梗少,无根及花穗者佳。
[炮制] 原药拣去杂草,切除残根,拍去灰屑或抢水洗净晾干,切0.5-lcm丝片晒干。
[成分] 含芦竹素、白茅素、β一谷甾醇等。
[性味、归经] 甘淡寒,人心、胃,小肠经。
[功用] 清热利尿。用于热病烦渴、口舌生疮、小便短赤,淋沥涩痛,热病恢复期低热口渴。
[处方名] 淡竹叶
[用法、用量] 煎服,6-10克。
[保贮] 放蒲包或箱内,置干燥处,防灰尘。
附药
竹叶(鲜竹叶) 为禾本科植物淡竹Phyllostachys nigra var henonis的叶片,性味甘寒淡,功能清心除烦,生津,利小便。治热病烦渴,神昏谵语;小儿惊痫;心火上炎,口舌生疮,小便短赤,常用量6-12克,或鲜叶30张。
竹叶卷心 为上述淡竹卷而未放的幼叶,性味甘苦赛,功能清热除烦,消暑止渴,治热病烦渴、心火上炎诸症,用量6—12克。
本文由【中医诊疗网】整理:www.zlno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