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黄 连
黄连族生如鸡爪,节节连珠有过桥,
味苦色黄花纹显,清热燥湿解毒效。
[来源] 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连(味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三角叶黄连(雅连)C deltoidea C.Y.cheng et Hsiao,或云连C.teetoides,C.Y.Cheng的根茎。
[产地] 黄连主产四川,湖北、陕西,有栽培,雅连产四川,云连产云南西北部。
[采收] 立冬后采挖定植5-8年者,除去茎苗及泥土,炕干,撞去须根。
[药材形性] 黄连(鸡爪连、味连) 多分枝呈族状,常弯曲形如鸡爪,单枝根茎长3—6cm,直径0.3—0.7cm,表面灰黄色或黄褐色,每枝有间断横纹之节密生,不规则之结节状突起,细硬须根及须根痕,形如连珠触之刺手。部分节间平滑,习称过江枝或过桥。上部有棕褐色鳞叶残基,质坚而硬,断面不整齐,皮部橙红色或暗红色,有红点,木部鲜黄色或橙黄色,有菊花纹,中间偶有空心。气微,味极苦。
雅连 多为单枝,略呈圆柱形,微弯曲呈蚕状,长4-8cm,直径0.5-1cm,过江枝明显,外表黄棕色,有明显结节状,有多数须根痕,质坚实,断面不剂,皮部暗棕色,木部深黄色,射线明显,髓部少数有空心,气清味极苦。
云连 一般较细小,多为单枝,弯曲呈钩长1.5-5cm,直径O.3-0.4cm,外皮黄绿色,形如蝎尾,气微,味极苦。
均以条粗壮,质坚实,过桥少,断面红黄色者佳。
[炮制]黄连片 原药抢水洗去泥土,隔1-2小时再抢水淘1次,上盖竹匾,冬春季润6-8小时,夏秋季润2-4小时,候软切0.1—0.15cm顶头薄片,先晾干,后晒干。
炒黄连 黄连片用文火炒至表面深黄色,略见焦斑,取出摊晾,可减其寒性,免伤脾胃。
姜黄连 黄连片用鲜生姜汁加水适量拌匀,再用文火炒干,至深黄色,略有焦斑,取出摊晾.姜汁炒则辛开苦降,偏治中焦胃火、温热。每黄连10公斤,用鲜生姜1.25公斤打汁,加适量水拌炒黄连。
酒黄连 以黄酒1.25公斤拌黄连10公斤使均匀润透稍闷后,用文火炒至表面呈深黄色,略见焦斑,取出摊晾。酒炒则引药上行头目,清上焦之火。
萸黄连 取吴茱萸l公斤加水适量,于药罐中煎取浓汁,拌润黄连片10公斤,待吸尽,入锅内用文火炒干,取出摊晾,可缓解苦寒之性,增强降逆之效。
猪胆汁炒黄连 黄连片经猪胆汁拌炒后入药,功专泻肝胆实火。
盐水炒黄连 黄连片用盐水拌炒后入药,盐水以引药下行,偏治下焦之火,并能顾护肾水,缓其燥性。
[成分] 含小蘖硷、黄连硷、甲基黄连硷等。
[性味、归经] 苦寒,入心、肝、胃、大肠经。
[功用]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证痞满呕恶,泄泻痢疾;热病壮热心烦,神昏谵语、吐血衄血;痈疽疗疮、口舌生疮、无名肿毒;胃热呕吐、消谷善肌、口渴、虚烦不寐。外治目赤、耳内流脓、口腔炎症。
[处方名] 川连 黄连 雅连 炒川连 酒炒川连 姜川连 萸黄连 盐水炒川连 猪胆汁炒川连
[用法、用量] 煎服1-3克。研末冲服0.3-0.5克,一日二次,外用适量研末敷患处。
[保贮] 干足,放石灰罐或白铁箱内,置干燥处,防霉。
[注意] 黄连经水润后须当天切完,酒润可隔一夜,时间过长要发腻变黑。切片后,不宜直接放大阳下曝晒,以免发红变色,应先晾干,后再晒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