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常山(附:蜀漆)
常山圆柱多分支,表面黄色如鸡骨
断时粉尘中有髓,截疟祛痰并催吐。
[来源] 为虎耳草科落叶小灌木植物黄常山Dichroa febrifuga Lourt的根
[产地] 长江以南各省均有分布,甘肃、广西、陕西、云南、四川等地均产。
[采收] 秋季挖根,洗净,除去须根芦头晒干。
[药材形性] 呈圆柱形,多分支,弯曲扭转,长10-15cm,直径0.3—2cm。表面黄色或淡黄棕色,有明显的细皱纹及支根痕迹,外皮易剥落而露出黄色木质部,外形如鸡骨状,质坚硬,不易折断,折断时有粉尘飞扬,横断面黄白色,有类白色射线,放射状排列,有时中间有髓。气微,味苦。
以质坚实而重,形如鸡骨,色淡黄者为佳。
[炮制] 原药清水中浸,春冬浸2-3天,夏秋浸半-1天左右,捞出润2-5天,每天淋水1-2次,待软切0.2—0.25cm中片,晒干。
酒炒常山 常山用黄酒(常山100公斤,用黄酒20公斤)拌均后稍闷润使吸净,用文火炒至黄色,略见焦斑,取出晾干。酒制可缓解常山毒性,减轻其对胃肠道的刺激,服之不致呕吐,而药效佳。
[成分] 含常山碱甲、乙和丙,常山次碱等多种生物碱及伞形花内酯等。
[性味、归经] 苦辛寒,有小毒。入肺、肝经。
[功用] 截疟、祛痰。用于疟疾、瘰疬痰核。
[处方名] 常山、黄常山 鸡骨常山
[用法、用量] 煎服6-12克。
[保贮] 放箱内或其他容器内,置干燥处。
孕妇慎用。本品有强烈的催吐作用,宜慎用。入药时可伍槟榔同用以止吐。
附药
蜀漆 又名甜茶 为植物黄常山之嫩枝叶,味苦辛,性温有毒,功用与常山相仿,生用亦易致吐,故多炒制入药。其抗疟及催吐作用均较常山强,因其毒性较大,目前甚少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