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原著《【中医诊疗网】》细辛的记载:本品为常用中药《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根细味辛故名。
别名:辽细辛。
来源:为马兜铃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辽细辛Asarum beterotropoides Fr.Schmidt varmandshurcum(Maxim,)Kitag.和华细辛Asarum sieeboldii Miq.带根的干燥全草。以辽细辛为主。野生栽培。
植物形态:辽细辛为多年生草本地下有多数细根呈丛状具有特异的辛香气味。基生叶2~3枚叶柄长通常无毛或稀有短毛叶片心脏形全缘表面深绿色。花单一、紫红色筒壶状花被裂片三枚花开时向外反折。果实为假浆果。
华细辛:华细辛与前种极相似但根茎较长节间密叶背秘生或散生较长的毛。
产地:辽细辛产吉林抚松、临江、辽宁、盖平、海城、丹东、黑龙江等地。华细辛产湖北、陕西、四川、量较小。
性状鉴别:辽细辛:根茎长约1~4厘米节间长2~3毫米。花叶抽皱叶灰绿色。根细长约10~15厘米直径约1毫米灰棕色密生根茎上、稍拘挛卷缩成团。气芳香味辛辣而麻舌。以根色灰黄叶色绿味辛辣麻舌者为佳。
华细辛:似辽细辛但根茎较辽细辛长约3~8厘米节间仅1毫米气味均较辽细辛弱而麻木的烧灼感较强。
【细辛_细辛的功效与作用_细辛的功效_细辛图片】
主要成分:含挥发油其中主要为甲基顶香酚、左旋细辛素(C20H18O6)等。此外又含一种酚(C10H10O4)、优香芹酮(C10H14O)、中性结晶物(C10H9O3)。(注:化学数字在右下角)
药理作用:散寒、祛痰、止痛其原理为:
1、解热。动物实验证实有一定的解热作用。
2、抗菌。其乙醇浸液在体外对革兰氏阳性菌和伤寒杆菌等有显著的抗菌作用。
3、镇痛。具有局部麻醉作用。
炮制:切咀生用。
性味:辛温。
归经:入肺、肾经。
功能:散风祛寒通窍止痛下气祛痰。
主治:风寒感冒、鼻塞头痛、风寒湿痹、气逆痰多喘咳牙痛。
临床应用:1、用于治疗痰饮咳嗽(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等有大量清晰痰液的咳嗽)。有镇咳作用常与干姜、五味子同用前人的经验说:“干姜细辛五味子为治疗痰饮咳嗽之良药”。但肺结核之咳嗽和其他干咳症则不宜用。
2、用于治疗外感风寒尤其鼻塞多涕咽部有涎(分泌物多)者用之更为合适。或防风、荆芥或配桂枝、生姜等药都可以强发汗解表效果。方如细辛汤。
3、用于治疗由风湿或流感引起的头痛、关节痛。
此外传统经验常以作为热药的细辛与寒药配伍治疗某些热症这样一凉一热互相配合效果颇佳。例如配石膏治疗胃热引起的牙痛(牙周炎)配黄连治疗口舌生疮(口腔炎)。
在外用方面据报道用细辛敷脐部可治阿弗他性口炎其法为以细辛9~15g研细末和水成糊剂加少量甘油或蜂蜜调匀置纱布脐部至少贴三天疼痛将会迅速减轻溃疡面结疤愈合。
使用注意:本品忌藜芦同服。
用量:1~3g细辛的性味辛烈一般多用1.5~3g;平日气血两虚的人有时只用1g即能收效多则1.5g便可不宜多用。
处方举例:细辛汤(《本事方):细辛1.5g桂枝4.5g制半夏6g涪陵9g桔梗3g生姜6g甘草3g水煎服。
注:1、现辽宁凤城等地辽细辛栽培成功根叶均较野生者粗大但香味稍差。2、各地尚有多种土细辛如江湖的杜衡(马辛)陕西、湖北、四川等地的单叶细辛、双叶细辛等。
除非注明文章解释权均归【中医诊疗网】整理编辑。
所有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