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原著《【中医诊疗网】》桂枝的记载:桂枝为常用中药。
来源:为樟科植物常绿乔木肉桂树的干燥嫩枝。多为栽培品。
产地:主产于广西、广东。
性状鉴别:桂枝细圆柱形外皮紫红棕色可见细小圆点状皮孔质脆易折断面红黄色粗枝断面黄白色。有香气味甜而辣外皮味较浓。以枝条细嫩色红棕无枯枝者为佳。
主要成分:含挥发油其中主要含桂皮醛、桂皮乙酸酯等而无芳樟醇。
【桂枝_桂枝的功效与作用_桂枝的功效_桂枝图片】
药理作用:1、解热。桂皮醛能解热能使皮肤血管扩张调整血液循环使血液流向体表有利于散热和发汗这种作用也就是所谓温经通络透发热气。但是桂枝的解热和发汗作用是很缓和的所以中医的经验认为:桂枝要配其它解表药才能发汗而配收敛药又能止汗。
2、镇痛。作用于大脑感觉中枢提高疼痛阈而收痛效果。在治疗因头部管痉挛而引起的头痛时可能使血管舒张而缓解头痛;还能解除内脏平滑肌痉挛缓解腹痛。
3、健胃。能促进唾液和胃液分泌帮助消化。
4、抗菌。体外实验桂枝乙醇浸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等有显著的抗菌作用。
5、抗病毒菌。体外试验桂枝煎剂对流感病毒有强力的抑制作用。
6、抗真菌。体外试验队革兰氏黄色癣菌等致病性真菌有抑制作用。
炮制:切片或切咀生用。
性味:辛、甘、温。
归经:入心、肺、膀胱经。
功能:助阳解表温通经脉温化水湿。
主治:风寒感冒风寒湿痹经闭腹痛痰饮蓄水适用于感冒风寒之表虚自汗者。
临床应用:1、用于治疗外感风寒与麻黄比较桂枝的发汗作用较和缓往往要加生姜配伍并在服药后喝热粥才能助其发汗方如桂枝汤。特别适宜于平素体质虚弱而新患感冒的患者。由于桂枝能旺盛血行属于温热药物所以在风温等热性传染病时有高热、脉洪大而汗不出者不宜用桂枝如果错用了即使只用上0.6~0.9g也会引起鼻出血。至于原来已有口舌干燥、吐血、咯血等所谓内火的患者更不宜用桂枝。
2、用于治疗风湿痹痛尤其肩臂肢节疼痛(风湿性关节炎、神经痛等)取其有温经止痛作用。对于平素体质虚弱又因对外感风寒而引起的痹痛更为合适有时单用桂枝汤就能收效;风寒较重的多余麻黄、附子等配用方入桂枝附子汤。
3、用于治疗水湿停留所致的水肿、痰饮(例如慢性支气管炎时间呼吸道有大量分泌物积存)。传统经验认为:桂枝通能阳利水(或化气行水)故能治疗上述的水肿、痰饮、从现代医学观点看“阳”和“气”都是代表功能的意思。通阳利水货行气化水实际上是促进血液循环的功能加强发汗和利尿的作用从而减轻局部体液的郁积桂枝是具有着一作用的。但往往要配合利水、化湿的药物如茯苓、白术等才能收到明显的效果方入苓桂术甘汤。
除上述三项用途外桂枝在妇科和其它杂病中应用和广。例如与当归、白芍等合用可活血通经治疗虚寒性月经不调、闭经等(注意:月经够多者时忌用);配甘草可治心悸;对有腹痛的虚寒下痢(如慢性结肠炎)在止泻方剂内加用桂枝可以止痛;在南方当夏天觉身体湿因、肢体重坠时用桂枝煎水洗澡后可觉轻快。至于用桂枝汤加减治疗杂病其用途就更广泛了。
用量:常用量3~6g用于解表的少者2.4g至4.5g即可一般用6g较普遍。在治疗风湿关节痛时有时要用较大剂量甚至重用至30~45g但要视具体情况和根据临床经验而定。
处方举例:1、桂枝汤(《伤寒论》)。桂枝6g白芍9g炙甘草6g生姜9g大枣4枚水煎服。
2、桂枝附子汤(《金匮要略》)。桂枝9g白芍9g附子9g炙甘草6g大枣4枚生姜9g水煎服。
3、苓桂术甘汤(《伤寒论》)。桂枝9g茯苓15g白术12g炙甘草6g水煎服。
注:1、肉桂子为着生用桂枝顶端未成熟的幼嫩果实及宿存花萼宿萼膨大呈倒圆锥形常带有短柄形似“公丁香”故又名桂丁香。棕黑色显粗糙有不规则的纵沟棱数条顶端有一圆形小凹眼露出部分未成熟的幼果黄棕色或棕色。质坚实。气芳香味甘辛。功能温中止痛主治寒凉性胃腹疼痛。
2、桂柄为较幼嫩的桂叶短柄呈半圆柱型或扁圆柱形长1~2厘米粗约5毫米。棕黑色或棕红色质坚实气味功能与桂枝相同唯含油量较多甘辛气味较胜。
除非注明文章解释权均归【中医诊疗网】整理编辑。
所有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