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黄 芪
黄芪色黄圆柱长,断面菊花纹理状,
质绵微甜豆腥气,补气固表托毒疮。
[来源] 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蒙古黄芪Aslragalus.menbrana-ceus Bge.var.mongholicus(Bge.)Hsiao及膜荚黄芪A. membranaceus(Fisch,)Bge的根。
[产地] 主产山西、黑龙江,内蒙古。此外吉林、甘肃、河北、陕西、辽宁等省亦产。
[采收] 春、秋季采挖,除净泥土、须根,切去根头,略润,用木板搓直,晒至7、8成干,分别大小,捆成小捆,再晒干。
[药材形性] 圆柱形,上粗下细,两端平坦,偶有分枝,长30-90cm,直径1—3cm表面灰黄色或淡棕褐色,有纵皱纹及横长皮孔。质硬略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状,显粉性,皮部黄白色,木部淡黄色,有菊花心,显放射状纹理及裂隙。气微,味微甜,嚼之微有豆腥味。
以条粗长,皱纹小、质坚而绵、粉性足、味甜者为佳。以条细小、质较松、粉性小、顶端空心大者质次。
[炮制] 生黄芪 将原药材切去残茎及空心部分,分开大小,用清水浸泡1-2小时,捞出,闷润12-24小时,至软为止,切0.2-0.25cm的顶头片或斜片,晒干。
炙黄芪 取黄芪片100公斤,用炼蜜25公斤加少许开水稀释后,拌匀稍闷,置锅内用文火至黄色不粘手时,取出放凉。
[成分] 膜荚黄芪含香素及2’,4’—二羟基-5,6—二甲氧基二氢异黄酮,另含胆咸、甜菜碱、葡萄糖、蔗糖、多种氨基酸及微量叶酸、硒等。内蒙黄芪还含维生素P,B—谷甾醇等。
[性味、归经] 甘微温,入脾、肺经。
[功用] 生用能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水消肿,适用于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痈疽不溃或溃后不敛;炙用能补中益气,升阳举陷,适用于内伤劳倦,中气下陷,久泻脱缸,脏器下垂,崩漏,血痹及一切气血虚衰之证。
[处方名] 黄芪 北芪 绵黄芪 生黄芪 炙黄芪
[用法、用量] 煎服6-15克,大剂量可用至60克。
[保贮] 放缸甏内,置干燥处,防潮,防虫蛀。炙黄芪应密闭保管。
[注意] 1.加工切片时,不宜浸泡过久,以淋润为主,过软则不易切片。
2.实证、阳证及阴虚阳亢者不宜。
按: 1.商品黄芪常分黑皮芪,白皮芪,红芪等。黑皮芪主要有黑龙江产的卜奎芪、宁古塔芪、内蒙古正口芪等,因其生长在肥沃的黑土之中,外皮呈灰黑色。白皮芪主要有内蒙古的武川芪、山西的绵芪等,因其生长在淡色土中,外皮呈淡土黄色,断面外圈浅黄色,中心鲜黄色,即所谓“金心玉栏”。红芪主产甘肃南部地区,为同科植物多序岩黄芪Hedysarum polybotrys Hand.—Ma22的根,呈圆柱形,直径0.8~2cm,表面红棕色,栓皮易剥落露出浅黄色的皮部及纤维,断面木部黄棕色,质坚韧,味微甜,具豆腥气。
2.下列同属植物的根,有的地区也作黄芪药用:
金翼黄芪A. chrysopterus Bge.产于河北,青海、甘肃、山西等省,药材名小黄芪或小白芪。根呈圆柱形,直径0.5-1cm,上部有细密环纹。
塘谷耳黄芪A. tongolensis Ulbr,产于甘肃、青海,药材名“白大芪”、“马芪”或“土黄芪”。根圆柱形,表面灰棕色至灰褐色,常有栓皮剥落后留下的棕褐色疤痕;折断面粗纤维状,横切面皮部和本部呈淡棕色,形成层处显棕色环,味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