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山 药
山药圆柱白又坚,粉足微酸嚼发粘。
补益脾胃与肺肾,阴虚气弱用之先。
[来源] 为薯蓣科多年生缠绕草本植物薯蓣Dioscorea opopsita Thunb.的块茎。
[产地] 主产河南、湖南、江西、浙江、两广亦有栽培。
[采收] 冬季采挖,洗净,刮去外皮及须根,用硫磺熏后,晒干,即为“毛山药”。或选肥大顺直的毛山药置清水中,浸至无干心,闷透,用硫磺熏后,放在木板上搓成圆柱状,切齐两端,晒干;打光,称“光山药”。
[药材形性] 毛山药 略呈圆柱形,弯曲而稍扁,长15-30cm,直径1.6cm。表面黄白色,未去尽外表皮则显浅棕色斑点或须根痕,有纵沟及纵皱纹,两头不整齐。质坚实而易折断,断面白色,颗粒状,粉性。味淡,敞酸,嚼之发粘。
光山药 圆柱形,两端平齐,长9-18cm,直径1.5—3cm。粗细均匀,挺直。全体洁白,光滑圆润。粉性足
均以条粗、质坚实、粉性足、色洁白者为佳。
[炮制] 生山药 将原药大小分档,清水泡3-4成,捞出,润透,切0.3-0.4cm斜片,先晾至半干,再晒干或烘干。
炒山药 将麸皮散于热锅内(山药100公斤,用麸皮10公斤),待冒烟时,放入山药片,不断翻动,炒至黄色取出,筛出麦麸。或用清炒法,炒至黄色,略见焦斑时,取出摊凉。
土炒山药 将灶心土粉(山药100公斤,用土粉25-30公斤)置锅内加热至灵活状态,再投入山药片拌炒,至表面均匀挂土粉时取出,筛去土粉,放凉。
本品麸炒能增强益脾和胃之功,土炒增强健脾止泻之效。
[成分] 含皂甙、粘液蛋白,尿囊索、精氨酸、胆碱、淀粉酶、蛋白质、脂肪、淀粉等。
[性味、归经] 甘平,入脾、肺、肾经。
[功用] 补脾胃,益肺肾。用于卑虚泄泻,食少体倦,肺虚久咳及消渴、遗精、带下、尿频等症。
[处方名] 山药 薯蓣 怀山药 淮山药 炒山药 土炒山药
[用法、用量] 煎服9-30克,或入丸散。
[保贮] 装木箱内,置干燥处,防蛀,防霉,防鼠食。春霉秋蛀季节可用硫磺熏后密闭固封。
[注意] 本品在切制水处理过程中,要注意防止发粘变质,切片后应及时干燥。
按: 本品传统以河南怀庆(新乡地区)产者个体肥大、色白多粉、质地细腻,品质最优,奉为道地药材,称怀山药。江西南城县产者质也较佳,称淮山药。
同属植物野山药D.japonica Thunb.的根茎也作山药入药,但质较逊。
山药有时易与天花粉相混淆,但山药切面白色,粉性大,呈颗粒状,味甘微酸;天花粉切面黄白色,有明显的筋脉点散在,味淡而微苦,可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