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 |
功效与作用:小儿热疮黄脓出。
用法用量:每日夜涂3-4次。
摘录:《圣惠》卷九十
《鬼遗》卷五:黄芩膏
处方3:黄芩50克、黄耆50克、芎䓖50克、白蔹50克、防风50克、芒草50克、白芷50克、芍药50克、大黄50克、细辛50克、当归50克。
制法:上(口父)咀,以猪脂1升,微火上煎一沸一下,白芷黄即成膏。
功效与作用:痈疽坚强不消。
用法用量:敷之。坚硬者,日可10易。
摘录:《鬼遗》卷五。
2、阿胶黄芩汤
来源:《重订通俗伤寒论》。
组成:青子芩15克、甜杏仁10克、陈阿胶15克、生桑皮10克、生白芍5克、甘蔗梢25克、生甘草4克、鲜车前草25克。
用法:先用生糯米30克,开水泡取汁出,代水煎药。
主治:秋燥。肺燥肠热,上则喉痒干咳,咳甚则痰粘带血,血色鲜红,胸胁串痰;下则腹热如焚,大便水泄如注,肛门热痛,甚或腹痛泄泻,泻必艰涩难行,似痢非痢,肠中切痛,有似鞭梗,按之痛甚,舌苔干燥起刺,兼有裂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