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中药地骨皮的作用功效】:
地骨皮为茄科植物枸杞Lycium chinense Mill.的根皮。可入药,具有凉血除珍、清肺降火等功效。用于阴虚潮热、骨蒸盗汗、肺热咳嗽。清热,凉血;治虚劳潮热盗汗,肺热咳喘,吐血,衄血,血淋,消渴,高血压,痈肿,恶疮。凉血除蒸,清肺降火。
①《本经》:主五内邪气,热中消渴,周痹。
②《别录》:主风湿,下胸胁气,客热头痛,补内伤大劳嘘吸,坚筋,强阴,利大小肠,耐寒暑。
③《药性论》:细锉,面拌熟煮吞之,主治肾家风。
④《食疗本草》:去骨热消渴。
⑤《本草别说》:治金疮。
⑥李杲:治在表无定之风邪,传尸有汗之骨蒸。
⑦王好古:泻肾火,降肺中伏火,去胞中火,退热,补正气。
⑧《日用本草》:治上膈吐血;煎汤漱口,止齿血,治骨槽风。
⑨《纲目》:去下焦肝肾虚热。
⑩《本草述》:主治虚劳发热,往来寒热,诸见血证、鼻衄、咳嗽血,咳嗽、喘,消瘅,中风,眩晕,痉痼,腰痛,行痹,脚气,水肿,虚烦,悸,健忘,小便不通,赤白浊。
【中药地骨皮的临床应用】:
①治疗高血压病:
每日用鲜枸杞根皮或全根2两(干品1两),水煎2次分服,连服30天为一疗程。观察1~3期患者36例,显效(按1964年兰州心血管会议拟订标准)20例,有效5例,无效11例。其中I期3例全部有效;Ⅲ期疗效最低,有效率62%。疗效出现时间最快4小时,最慢7天。全部病例自觉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无体位性低血压及其它副作用。
地骨皮制成10%注射液,每次用2~3毫升,加自血2毫升,肌肉注射,每周2次,10次为一疗程。如未痊愈亦可继续一疗程。曾治疗青年扁平疣7例,6例痊愈,1例好转,皮疹大部消失;泛发性湿疹12例,痊愈9例,好转2例,无效1例。有的经2~4次治疗即有明显好转,5~6次即愈。个别注射后不久感觉轻度头痛及面部潮红。
③治疗牙髓炎疼痛:
取地骨皮1两加水500毫升,煎至50毫升,过滤后以小棉球蘸药液填入已清洁之窝洞内即可。经治11例,均有明显止痛效果。有的用药后1分钟即止痛。
④治疗疟疾:
取鲜地骨皮1两,茶叶1钱,水煎后于发作前2~3小时顿服。试用于150例患者,其中145例均控制发作,有的服1剂即见效。
【中药地骨皮的食用方法】、地骨皮粥的做法:
菜系及功效:滋阴食谱,清热去火食谱,糖尿病食谱,高血压食谱。
主料:小麦面粉100克
辅料:地骨皮30克,桑白皮15克,麦门冬10克,
地骨皮粥的做法:取地骨皮、桑白皮、麦冬放入沙锅浸泡20分钟,煎20分钟,去渣取汁,面粉调成糊共煮为稀粥。
【中药地骨皮的食疗作用】:
地骨皮味甘,性寒;归肺、肝、肾经;清润入阴,降而微升;
具有清虚热,泻肺火,凉血的功效;
主治阴虚劳热,骨蒸盗汗,小儿疳积发热,消渴,肺咳喘,吐血,衄血,尿血。
【中药地骨皮的做法指导】:
1. 地骨忌铁。
2. 地骨皮能清泄肺热,肺热除则肺气清肃,喘咳等症自可减除,常与桑白皮等同用。
3. 用于吐血、衄血等症,可与白茅根、侧柏叶等配用。
4. 对阴虚发热、低热不退等症,常与青蒿、鳖甲、白薇等药配用。
【中药地骨皮的附方】:
(1)治骨蒸肌热,解一切虚烦躁,生津液:地骨皮(洗,去心)、防风(去钗股)各一两,甘草(炙)一分。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生姜三片,竹叶七片,煎服。(《本事方》地仙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