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附子分为盐、黑、白,钉角、透明,显筋脉,
口尝麻舌毒性剧,救逆散寒温肾阳;
[来源] 为毛蓖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的子根的加工品。
[产地] 产四川、陕西等省,以四川产量最大,质量较优.故有川附子名。
[采收] 夏至到小暑之间采挖,摘取乌头旁的子根,除去泥土、须根,习称“泥附子”,加工成下列品种:
盐附子 选择个大,均匀的泥附子洗净,浸入胆巴(即盐卤)和食盐的混合液中,(鲜附子100公斤,用盐卤40公斤,食盐25公斤,加水60公斤)。每日取出晾晒,并逐渐延长晾晒时间,直到附子表面出现大量结晶盐粒(盐霜),体质变硬为止。
黑顺片 选择中等大的泥附子洗净,浸入胆巴溶液(附子100公斤,用盐卤40公斤,清水30公斤)中数日,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出,水漂,纵切成0.5cm的厚片。再用水浸漂,取出用调色剂(附于100公斤,用黄糖20公斤、莱油5公斤熬煎而成)使染成浓茶色,取出,蒸至现油面光泽,口尝不麻舌时,炕半干后再晒干,或继续烘干。
白附片 选择大小均匀的泥附子洗净,浸入胆巴溶液(配方同黑顺片)中数日,并与浸液共煮至透心,捞出剥去外皮,纵切成约0.3cm厚片,用水浸漂至口尝不麻舌时,取出蒸熟,晒至半干,以硫黄熏白后再晒干。
[药材形性] 盐附子 呈圆锥形,长4—7cm,直径3--5cm。表面灰黑色,粗糙,披满盐霜。顶端宽大,中央有凹陷的芽痕,周围的突起有支根(俗称钉角)或支根痕。质重而坚硬 横切面灰褐色,可见充满盐霜的小裂隙及多角形形成层环纹。气微,味酸而麻辣。
以个人、坚实、灰黑色、表面起盐霜者为佳。
黑顺片 又名黑附片、为纵切片,上宽下窄,周边略翘,长1.7cm~5cm,宽0.9—3cm,厚O.2—O.5cm。外皮黑褐色,切面暗黄色,油润光泽,半透明状,并有纵向筋脉(导管),质坚而脆,断而角质样。气微,味淡。
以片大、均匀,表面油润光泽者为佳,
白附片:又名明附片。形状、气味与黑顺片相同,唯无外皮,全体黄白色,半透明状,厚O.3cm。
[炮制] 淡附片 取盐附子用清水浸漂,每日换水2--3次,至盐分漂尽,与甘草、黑豆(盐附子100公斤,用甘草5公斤,黑豆10公斤)加水共煮透心,至切开后口尝无麻舌感时取出,去甘草、黑豆,刮去皮,切薄片,晒干。
炮附片 取盐附于洗净,清水浸泡一夜,除去皮脐,切片,再加水浸至口尝稍有麻辣感为度,取出,用姜汤浸1--3天,然后蒸熟,再焙至七成干,放入锅内用武火炒至烟起,微鼓裂为度,取出放凉。
黑顺片、白附片为产地加工好的成品,一般可直接入药。但进货后如口尝仍有麻辣感,则须按上法用黑豆,甘草复制处理,方可入药。
附子是大毒之品,经过认真炮制,可降低乌头生物碱毒性,提高强心、镇痛、抗炎等药理作用:
[成分] 同“川乌”。
[性味、归经] 辛甘大热.有毒,入心、肾,脾经。
[功用] 回阳救逆,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用于亡阳虚脱,四肢厥冷,阳痿尿频;脾阳不振,脘腹冷痛吐泻;阳虚水肿;风寒湿痹,周身骨节疼痛及阳虚外感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