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蜈蚣知识介绍:
全国各地均产,主产于湖北、湖南、浙江、江苏、安徽等地。春、夏二季捕促,用竹皮插入头尾,绷直,干燥;或先用沸水烫过,干燥。生用,或烘炙研末用。
少棘蜈蚣呈扁平长条形, 长9至15厘米,宽0.5至1厘米,全体由头和躯干组成,共22个环节,最后1节略细小,头部暗红色或红褐色,略有光泽,前端有触角一对,两侧有颚肢一对;躯干部第一背板与头板同色,其余20个背板绿棕色或墨绿色,有光泽,并有纵棱角20条;腹部淡黄色或棕黄色,自第2节起,每体节有脚1对,共21对,后有2尖棘。质脆,断面有裂隙。气微腥,并有特异刺鼻臭味,味辛而微咸。多棘蜈蚣体型稍大,具棘较多。均以身干、条长、头红身黑绿色,头足完整者为佳。
蜈蚣营养分析:
1.祛风镇痉。可用于急慢惊风、破伤风引起的痉挛抽搐、角弓反张、口噤,有较好的祛风镇痉作用。
2.散结攻毒。治疗疮疡肿或瘰疬溃烂,可配其他药调敷。亦可用于治疗毒蛇咬伤。
本品辛温有毒,主入肝经,其息风、通络之功,近于全蝎而作用更强,用治肝风、顽痹等症,常相须为用。
蜈蚣补充信息:
根据炮制方法的不同分为蜈蚣、焙蜈蚣、炒蜈蚣、酒蜈蚣,炮制后贮干燥容器内,置阴凉干燥处,防霉,防蛀。
蜈蚣适合人群:
血虚生风及孕妇禁用。
蜈蚣食疗作用:
味辛,性温,有毒。归肝经。搜剔走窜,可升可降。
蜈蚣食物相克:
本品与蜘蛛、桑叶相克。
蜈蚣做法指导:
凡用于止痉,多与全蝎相须为用;凡顽痹疼痛麻木者,可与防风、独活、威灵仙等配伍,以增祛风通络舒筋之功;凡瘰疬结块未溃者,可单用研末调服,或用夏枯草煎汤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