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 |
7.抑菌作用
栀子煎剂对白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有抑制作用,对多种皮肤真菌也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8.致泻作用
去乙酰车叶草甙酸甲酯有泻下作用,小鼠的半数有效量为 0.53g/kg,服用6小时后开始腹泻。羟异栀子甙亦有导泻作用,小鼠口服的半数有效量为 1.2g/kg,服后3小时开始作用。栀子甙的导泻作用半数有效量为 300mg/kg,服药后3小时起作用。栀子甙酸的导泻作用半数有效量 >800mg/kg。
9.镇痛作用
栀子甙及其水解产物京尼平对腹腔注射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运动有抑制作用。
10.抗炎及治疗软组织损伤的作用
栀子以乙醇回流提取,在40℃以下减压浓缩至粘稠膏状(G1);将乙醇回流提取后的药渣,用水渗漉,渗漉液水浴蒸干(G2);将G1部分以甲醇溶解加硅藻土拌匀,以不同有机溶剂洗脱,分别回收溶剂得石油醚部分(G3),氯仿部分(G4),乙酸乙酯部分(G5),甲醇部分(G6)。
然后以栀子甙(C-A),氢化可的松软膏(H-U),氢化可的松注射剂(H-I),外伤止痛膏(H-E)作为对照。观察栀子各分离部位对软组织损伤动物模型的治疗作用和抗炎作用。结果如下:
1.栀子各分离部分对软组织损伤模型的治疗作用:
1)栀子对小鼠软组织损伤模型的实验治疗:小鼠由特制的软组织打击器制成模型,然后分别涂药,每日1次,连续4次,5天后处死,按外表观察,分5组评分,同时进行组织切片观察,分4级评分。栀子中G2.G3.G4对小鼠软组织损伤无治疗作用,G5和G6具较好的治疗作用。经4次敷药,从外表观察已基本治愈,无出血、瘀血灶。组织学观察,只见轻度肌纤维肿胀及少量点状出血灶,而外伤止痛膏对软组织损伤无明显治疗作用。
2)G5.G6对家兔软组织损伤的实验治疗方法与1类似。实验表明,G5.G6对家兔软组织损伤同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敷药1小时后,家兔恢复正常活动,出血、瘀血灶明显好转。敷药4天后,外表已无明显的出血和瘀血灶。5天后处死动物组织学观察,见肌纤维轻度肿胀,部分组织内有点状出血和瘀血灶。实验进一步证明外伤止痛膏对出血和瘀血性组织损伤无明显效果。
2.栀子各分离部位的抗炎作用:1).对小鼠急性耳肿胀的作用:
栀子G1.G5.G6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壳肿胀均有明显作用,抑制率分别达42.1%、62.4%、69.0%。与氢化可的松软膏相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2)栀子G5.G6对甲醛致大鼠亚急性足跖肿胀的作用:
栀子G5.G6部分对甲醛致大鼠亚急性足跖肿胀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涂药后24小时,G5.G6对足跖肿胀的抑制率分别达28.7%、46.3%,涂药后48小时更为明显,达47.4%、53.5%。
3)C-A对小鼠急性耳肿胀的作用:
桅子C-A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以及巴豆油致小鼠耳肿胀均有明显的作用(P<0.01),抑制率分别达65.0%、77.3%。
4)栀子甙(A)对幼鼠器官重量的影响:腹腔注射200mg/kg的栀子甙(A)对幼鼠免疫器官无影响,同时对WBC计数也无影响,而氢化可的松对胸腺、脾脏均有萎缩作用。